天津市努力向海洋要效益,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現代漁業建設獲得新進展。從市水產局獲悉,經過三年努力建設,目前,本市四大優勢水產產業帶已經建成并初具規模,共建設優勢水產品產業帶養殖示范園區92個,年產優勢水產品5.72萬噸,獲產值6.87億元。優勢水產品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產量、效益明顯提高,極大豐富市民餐桌。
截至去年底,本市基本構成了以塘沽、漢沽、大港等濱海新區為主的海珍品、淺海灘涂貝類產業帶,以環城四區和寧河縣為主的南美白對蝦產業帶,以薊縣、靜海縣、寧河縣、寶坻區、武清區為主的彭澤鯽產業帶。其中海珍品養殖示范園區18個,南美白對蝦養殖示范園區27個,彭澤鯽養殖示范園區45個,淺海灘涂貝類增養殖示范園區2個,總計養殖面積7.4萬畝,工廠化養殖車間和溫棚15.3萬平方米,灘涂貝類增養殖面積3萬畝。
據介紹,優勢水產品產業帶發揮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南美白對蝦產業帶兩年增長46.9%,超過了魴魚、羅非魚、河蟹等傳統名特優品種單品種產量,成為本市新興的一大養殖產業。淺海灘涂貝類增養殖填補了空白,去年已達22.4萬畝。92個養殖示范園區全部通過無公害認定、認證,帶動全市認定、認證工作的開展,3年來全市共認定無公害產地260個、養殖面積39萬畝,比2004年增長6.4倍;認證無公害產品361個、16萬噸,產地、產品認定、認證率在全國名列前茅。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捕產品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