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后,對于鐘橋街道金牛村水產養殖戶谷從建來講,是慶祝豐收的喜慶日子。
撒網、捕撈、收網......在只見七八名身穿藍色連體皮膠褲的捕魚師傅們拉開一張大網,接著不停地拉動手中的網,漁網越收越緊,肥美的魚兒不停翻滾拍打水面,霎時水花四濺......捕魚師傅們眼疾手快雙手呈虎口狀一手端頭一手端尾,魚兒順勢被裝進了水箱中。
一旁的谷從建笑著感嘆道:“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啊”。今年49歲的他,家住金牛村百畝塘組,從事水產養殖工作。通過多年摸索逐漸走出了一條“稻魚+稻蝦”的生態養殖道路。
他種養的魚塘面積達170多畝,以養殖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四大家魚為主。“今天魚兒產量大概有10000斤左右,特別要感謝鐘橋街道辦,要不是政府幫助我們抗旱解決水源問題,我養的魚和蝦子別說豐收了,甚至會絕收”。當工作人員問到看著豐收的魚兒內心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這樣說道。
據了解,今年入夏以來郎溪縣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各地抗旱形勢嚴峻。街道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入戶走訪摸排旱情。在了解到養殖戶可能因缺水導致魚蝦絕收的情況后,迅速尋找水源、第一時間聯系電力部門按照“特事特辦”原則用時不到4天的效率完成一條700米的抗旱專線架設工程,也創造了從鐘橋河下游提水往上游灌溉的新歷史。隨后谷從建本人親自到街道辦向主要領導送上了一面印有“天災無情人有情,黨群合力抗旱魔”的錦旗。
“我養的魚銷量不用愁的,三分內銷,七分外銷,內銷就是供應我們郎溪縣當地像彩虹城農貿市場和一些散戶,外銷基本售往高淳區,大批量走單,預計今年產量能達到4—5萬斤左右,純收入在30萬左右。”
谷從建說,下一步,他打算把魚塘養殖環境再搞好一點,現在稻田養魚蝦的產業路子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效果比較好,有些客戶表示希望能吃到生態魚的同時,可以吃到一些新鮮的家常菜,他計劃往農家樂方向發展,一邊養魚,一邊給顧客提供吃、住、游的場子,把基礎設施和環境搞好,讓大家盡興而歸。
如今,在鐘橋街道,向谷從建一樣靠自己雙手創業成功的還有很多。
在鐘橋街道鐘北村煙墩頭,法人代表項勇,從2009年開始養羊,到現今存欄量達3500只,擁有9000平方米標準羊舍六棟,一年僅羊糞利潤達40多萬,養羊凈利潤在140—150多萬。說起他的生意經,他向我們介紹道:“我始終堅信人勤地不荒的道理,只要肯付出,舍得干,總會有回報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