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正是大閘蟹膏滿肉肥之際。今年由于極端高溫天氣的影響,大閘蟹上市比往年要晚了許些,11月12日,上海海洋大學第十六屆蟹文化節暨2022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在上海王寶和大酒店如約而至。經過激烈角逐,今年“蟹王”由江西吉水縣盤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摘得,重量為569.8克;“蟹后”則花落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中華絨螯蟹原種場,重量為433.2克。
此次大賽由上海海洋大學與上海王寶和大酒店有限公司第12次聯合舉辦。雖受疫情影響,仍有來自上海、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湖南、湖北、江西等8地近100家單位選送的2300余只河蟹角逐全國河蟹產業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獎”。在河蟹大賽舉辦的同時,還開展水產科技科技成果發布、蟹文化展示、江蘇省泰興市“江沙蟹”推薦會塈校地合作簽約等活動。
今年雖然出現了150年一遇的長達50天的高溫天氣,對水草和水質造成了較大危害,對河蟹第四次蛻造成了較大影響。同時高溫造成相當數量河蟹無法完成第四次蛻殼而其生命周期中少蛻一次殼,因而今年特大規格(如母蟹5兩、公蟹7兩以上)的比例較少。但后期溫度合適且晝夜溫差較大,并通過強化技術管理,河蟹育肥取得了較好效果,今年河蟹的品質明顯好于去年,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難得的“味覺大宴”。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以及高溫和飼料原料漲價的沖擊,河蟹產業發展受到較大影響,表現在死亡率上升、特大規格個體偏低、總體產量會有所下降。同時,由于疫情等多方面原因,今年大閘蟹的整體行情較為低迷,全國河蟹產業在“艱”毅中前行。當前,全國大閘蟹已集中上市,量足質優價格合適,正是品蟹好季節,廣大食客可速速行動,大快朵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河蟹大賽上海參賽單位達30家,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表明上海生產的大閘蟹已具有與全國河蟹同臺競技的實力和勇氣。經過多年發展,上海河蟹實現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從“大”向“好”邁進,當前正在從“外觀大”向“內在好”進軍。
2022年上海河蟹產業表現出“一穩定、一持平、一好于”的基本態勢。即養殖面積基本穩定:全市(不包括上海人在市外養殖)河蟹養殖面積約1.5萬畝,養殖面積近幾年基本穩定。養殖規格與去年基本持平:今年雖然出現了長時間的高溫天氣,但本市河蟹整體規格與去年基本持平,有的養殖場(塘)還好于去年水平。養殖品質好于去年:由于后期降溫明顯,養殖技術到位,強化育肥充分,今年河蟹的品質普遍好于去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