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冬季低溫養殖環境,每年11月,北方海域養殖的鮑魚就開始“南下”福建莆田越冬。連日來,數以萬計的莆田鮑魚陸續從北方“南下”回家,在溫暖的福建莆田南日島海域度過冬季。
連日來,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島的東岱碼頭熱鬧繁忙,漁民們正忙著將從山東榮成運回來越冬的鮑魚裝籠,再運到漁排上,下海繼續養殖。
鮑魚養殖對水溫的要求十分嚴苛,最適宜的生長水溫是12℃至25℃,否則會造成鮑魚傷亡。從11月上旬開始,莆田當地的養殖戶就陸陸續續從山東將鮑魚運回莆田養殖。
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副鎮長 林志洪 :今年我們鎮大約有1500噸鮑魚回來越冬,回來之后,我們第一時間會進行技術扶持,科普水產養殖規范,提高水產養殖的科學性。
從2003年開始,福建省莆田市與山東威海、遼寧大連等地的水產企業達成協議,對鮑魚進行“南北轉場”養殖,每年5月至10月,莆田的鮑魚運往威海、大連避暑,11月至次年的5月,威海、大連的鮑魚再運到莆田海域越冬。這種冬夏對調養殖模式,不僅避免了北方冬季海水溫度過低對鮑魚養殖造成的影響,而且提升了鮑魚的品質,提高了鮑魚養殖效益。
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副鎮長 林志洪 :能提高成活率,通過規避臺風、赤潮、高溫等帶來的風險和污染,成活率可以從3成提升至8成,大幅提高鮑魚的產量和品質口感;能加快鮑魚的生長速度,鮑魚產出的經濟效益最高能提高2倍以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