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羅非魚養殖業不利的市場條件促使更多的養殖戶將羅非魚轉向其他品種,2023 年總產量可能會大幅下降。
在 11 月 16 日于廈門舉行的中國海鮮峰會上,國內最大的羅非魚出口商之一海南祥泰漁業董事長劉榮杰對明年的羅非魚養殖前景持悲觀態度。他表示:“從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我國羅非魚出口量急劇下降,價格持續跌破生產成本,四季度是出口訂單最多的旺季,尤其是從現在到明年四旬期。今年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通貨膨脹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以及中國對 Covid-19 的控制。
羅非魚的出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飼料漲幅巨大,價格已上漲到每噸6000多元(843美元/噸),這是前所未有的。雖然養殖成本不斷增加,但6月以來魚價不斷下跌,今年養殖戶損失慘重。據劉榮杰的測算,以海南每天1400噸魚的產量計算,整個海南地區的損失將高達2億元人民幣。
據統計2021年我國羅非魚總產量166萬噸,其中廣東省73.8萬噸,海南省31.6萬噸,廣西省25.3萬噸。2021年中國向海外市場出口冷凍羅非魚產品78,834噸,低于2020年的92,070噸。出口額從 2020 年的 1.91 億美元下降到 2021年的1.72億美元。2022年前10個月,中國冷凍羅非魚出口量為60371噸,低于去年同期的64759噸。出口額從去年的 1.4 億美元下降到 1.372 億美元。
目前羅非魚產品在國內市場的銷售也面臨挑戰,因為該品種與其他淡水魚沒有競爭力。黑魚、鱸魚和鯰魚等物種更適合加工供國內消費,農民將選擇養殖其他物種導致明年羅非魚產量下降。東南亞的羅非魚產量也在增加,印尼發展從養殖到加工的整個供應鏈,也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影響。
目前中國羅非魚還是有國際市場基礎的,因為國外消費者已經認可了這款產品,國內消費者也在慢慢接受,市場前景比較樂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