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西墅村漁民老蘇(化名)直到現在都忘不了,2019年5月,他在海州灣的水域里撈起一整網死魚的一幕。那里曾經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海域。
然而,老蘇告訴記者,近10年來,從5月底到10月初,大約在每個月初和月中旬,他們都會在海州灣海洋公園的沙灘上看到大量死魚,有時還會發現三唑磷的空藥瓶,能打到的魚也明顯減少。他和當地的一些居民認為,魚類的死亡,是養殖戶在露天灘涂上養縊蟶時使用三唑磷等農藥造成的。
養過蟶子的人都知道,在投放蟶苗的時候使用這種藥物,可以驅趕或殺滅蟶子的敵害生物,保證蟶子的產量。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江蘇連云港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的死亡魚類樣本中,檢測出了化學農藥三唑磷。
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曾多次前往海洋公園出現死魚和養殖蟶子的區域調查,清理非法養殖設施,勸阻養殖戶投放農藥養殖蟶子的行為,但死魚等情況仍時有發生。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考慮今后不再批準發放相關養殖證,以進一步限制在海洋公園范圍內投放農藥養殖蟶子的情況,保護當地海洋環境。
海州灣灘涂死魚頻現村民質疑:當地養殖蟶投放農藥所致
海州灣是黃海之濱一個半開闊的海灣。2011年,江蘇連云港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成立。根據國家海洋局釋義,海洋公園在有效保護海洋生態和恢復資源同時,允許并鼓勵合理科學的開發利用活動。
連云港連云區海州灣街道西墅村,是黃海海域海州灣沿岸一個三面環海的半島漁村。2003年,17歲的老蘇第一次下海捕魚。他記得,那時候,每逢退潮、漲潮,沙光魚、梭魚、鯔魚、狼牙鰕虎魚、跳跳魚……都會在灘涂上現身,各種各樣的海鳥在浪花間飛翔。
大約從2013年開始,海邊開始出現不少死魚。成群的魚在灘涂上跳躍的場面漸漸看不到了,能捕到的魚也明顯減少。2019年5月,老蘇在海州灣捕魚時,發現撈起的全是死魚。
↑海灘上的死魚 受訪者供圖
今年5月到9月,老蘇和朋友們一次次在海州灣海洋公園的沙灘和海水里拍攝到大量死魚,有時還會在水邊發現寫有“三唑磷”和“豐樂農化”字樣的空塑料瓶。7月16日,他們甚至在岸邊撿到一只死鳥。他們認為這些死魚是部分養殖戶投放蟶苗時,在灘涂上灑下三唑磷等化學藥品毒害的。
人工養殖的蟶子是水產美食。多位海州灣沿岸的蟶子養殖戶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播撒蟶苗時,需要使用三唑磷等農藥驅離蟶子的敵害生物,以保證蟶子的產量。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系教授、曾撰寫過多篇養蟶技術相關論文的黃標武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露天的環境里投放蟶苗時,必須趕走附近的天敵,否則小小的蟶苗很快就會被吃光,甚至可能造成“顆粒無收”的結果。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養殖戶在投放蟶苗時,就會用氰化鈉等有毒物質驅趕附近的魚和鳥。后來,越來越多的養殖戶不再使用氰化鈉,轉而選擇三唑磷等農藥。此類農藥不會殺滅像蟶這樣的貝類,但若達到了一定的濃度,對于魚類和鳥類來說會是致命的。
↑海邊的三唑磷農藥的空瓶 受訪者供圖
黃標武介紹,下農藥的時間大約在投放蟶苗前的一兩天。按比例把藥物和水、泥沙在水桶中混合攪拌后,撒到灘涂上,以保證在蟶苗鉆進沙子里之前,不會被附近的天敵吃掉。由于投放藥物的時間并非貫穿蟶子生長的全周期,環境中的藥物通常會很快被海水稀釋掉。到目前為止,暫未聽聞消費者食用蟶子導致三唑磷等藥物中毒的案例。除了使用農藥,還需要用放鞭炮、拉網等方式避免鳥類吃掉蟶苗。
紅星新聞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今年,有檢測機構在海州灣國家海洋公園區域的死魚樣本中,檢測出了化學農藥三唑磷。
為掩人耳目,投放農藥多在夜間進行多人曾因非法養殖受到公安機關處理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家海洋局發言人曾表示,海洋公園是海洋特別保護區的一種類型。與海洋自然保護區的禁止和限制開發不同,海洋特別保護區按照“科學規劃、統一管理、保護優先、適度利用”的原則,在有效保護海洋生態和恢復資源同時,允許并鼓勵合理科學地開發利用活動,從而促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協調統一。
據連云港市人民政府網消息,2011年,江蘇連云港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獲批成立,面積51455公頃。是國家海洋局公布的首批7個國家級海洋公園名錄中面積最大的一個,也是江蘇省唯一被列入國家級名錄的海洋公園。
今年3月,老蘇和當地志愿者看到有養殖戶在西墅灘涂上投放蟶苗。他向記者提供的照片顯示,一群工人踩著滑板,帶著泡沫箱子,分散在灘涂上作業。老蘇表示,為了掩人耳目,投放農藥的時間通常在夜間進行,難以近距離直接拍到。
↑養殖戶帶著泡沫箱在灘涂上作業 受訪者供圖
據連云區人民政府官網截圖顯示,近年來,部分蟶子養殖戶使用農藥、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情況,引起相關部門注意。一份今年4月的信訪回復中,連云區政府表示,近些年,海州灣生態公園出現部分漁民私自圈占海域進行非法養殖的情況,生物多樣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相關部門對海洋公園范圍內的死魚進行調查,并檢測了海水樣本,海水中未檢出三唑磷。
不過,附近的養殖戶表示,存在少數水產養殖戶在雙頭蟶(即縊蟶)養殖過程中使用三唑磷殺滅雙頭蟶的敵害生物,提高雙頭蟶苗的成活率,導致其它魚類死亡的情況。僅2020年,海州灣街道就有20余人因非法養殖、捕撈受到公安機關處理,部分人員被判刑。而目前,在連云港市海州灣國家海洋公園灘涂未發生類似投放三唑磷導致其它魚類、鳥類死亡的情況。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來源于連云區人民政府官網的該信訪回復頁面已無法打開。
↑連云區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受訪者供圖
另有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今年10月給志愿者關于海灘發現大量死魚的投訴回復內容顯示,今年9月,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組織漁政、漁技人員,到西墅沙灘東側沿岸海灘調查核實死魚情況,現場發現有死亡的鯔魚、梭魚、狼蝦虎魚 (鯔魚居多)。數日后,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調查人員再次對涉事區域進行巡查,發現灘面已無死魚遺留。
↑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今年10月對志愿者投訴的回復 受訪者供圖
監管部門勸阻、制止投藥養蟶,林海局稱將來或不再發放相關養殖證
2017年,知名的蟶子產地,浙江省樂清市發布《關于禁止在淺海灘涂養殖中使用農藥的通告》(樂政發〔2017〕24號)政策解讀,明確禁止在淺海灘涂養殖中使用三唑磷、敵敵畏、五氯酚鈉、氯氰菊酯、吡蟲啉等農藥。連云港市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在今年4月發布的連云區灘涂貝類禁止違規用藥宣傳材料中也提及,淺海灘涂禁止使用的農藥包括三唑磷、敵敵畏、五氯酚鈉、氯氰菊酯等。
西北政法大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教研室副教授、全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登記評審專家庫(國家庫)專家丁巖林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禁限用農藥名錄》,國家層面并未禁止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三唑磷。只有部分地區出臺了地方性政策,禁止當地養殖戶使用三唑磷等農藥。
不過,三唑磷是有毒性的農藥。丁巖林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對破壞海洋生態、海洋水產資源、海洋保護區,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由依照本法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代表國家對責任者提出損害賠償要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對投放農藥的主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連云區人民政府網頁上對群眾信訪舉報的回復中,連云區政府表示,近年來,連云區政府組織漁政、漁技人員深入灘涂養殖現場,向水產養殖戶介紹使用三唑磷違禁農藥的危害以及灘涂貝類養殖前正規的清涂方法,同時結合開展“三無”漁船和海上非法養殖專項整治行動,對非法養殖、使用違禁農藥、制造海上垃圾等行為進行常態化監督,進一步規范養殖生產行為。
據一份連云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信訪告知書顯示,養殖用海海域使用權由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負責審批并監管。12月27日,連云區林業和海洋局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一直以來,監管部門都高度重視當地海洋環境的保護,每次接到群眾投訴,或發現死魚,都會立即前往現場調查。近年來,確實有部分蟶子養殖戶在海州灣海洋公園的范圍內養殖蟶子,并在投苗期間使用三唑磷等農藥驅趕蟶子的敵害生物。但由于投藥時間通常在夜晚,加上海水稀釋農藥的速度較快等原因,取證非常困難。一旦發現有養殖戶無證或投藥養蟶,相關部門都會立刻予以勸阻、制止。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對于養殖蟶子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他們一直都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也與其他蟶子產地的監管部門交流探討、學習經驗。下一步,他們將考慮從實踐的層面上,不再批準發放相關養殖證書,從而進一步限制在海州灣海洋公園范圍內投藥養蟶的情況出現。
青島市海洋生態研究會:正研究生物多樣性友好生態養殖方式
民間環境保護機構青島市海洋生態研究會的海鮮明鑒評估團隊曾于2019年發表關于蟶子養殖產業的生態友好程度評估報告。
報告中提到,蟶子的養殖多在沿海池塘或開放灘涂進行,一到兩年即可收獲。蟶子為濾食性動物,養殖模式屬于粗放型的海水養殖。廣大養殖戶們為追求產量產值,為清除天然敵害生物,時有發生使用甲氰菊酯、三唑磷等未列入國家水產品準用漁藥的行為。
為追求蟶類一個養殖種類的單產,而在具有國際保護價值的灘涂濕地中長期施用諸多對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高毒性的藥品,有可能嚴重危害野生漁業資源、底棲動物多樣性以及攝食灘涂上的無脊椎動物和小型魚類為食的水鳥、海鳥等。
↑志愿者清理海岸,收集海洋垃圾 受訪者供圖
青島市海洋生態研究會漁業研究員房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與蟶子養殖戶的交流等方式,他們了解到,在蟶子的投苗階段,需要使用三唑磷等藥物驅趕蟶子的敵害生物。此外,在養殖區域拉起防鳥網,也有可能會對水鳥造成威脅。
目前,青島市海洋生態研究會也正在研究生物多樣性友好的生態養殖方式。例如,通過選擇投放個頭較大的蟶苗,防止蟶子被敵害生物吃掉。或是通過打造水產品標簽,讓蟶子在產量較低的情況下,賣出較高的單價,實現與大規模養殖相當的收益。在高保護價值的灘涂濕地,鼓勵采用蟶鉤釣法和鹽鹵釣法,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采收蟶類對灘涂生態的干擾,還能保留住這些傳統的中國鄉土趕海技藝,同時作為生態教育和休閑漁業的內容邀請游客親自體驗,一舉多得。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