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魚,愛吃魚的廣東人,過年的餐桌上必定有魚,寓意“年年有余”。近日,廣東“年魚”再上央視!
2023年1月中旬,年味漸濃,一列“廣州-北京”的廣東年魚春運專列作為“南品北上北品南下”廣東年貨走進京津冀宣傳推介系列活動的主角,將廣東產的年魚年貨一路向北送往各地。
廣東,水美魚肥種類多,珠海白蕉海鱸、中山脆肉鯇、佛山鰻魚、湛江金鯧魚,水產養殖產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
會吃魚愛吃魚的廣東人,過年的餐桌上必定有魚,寓意“年年有余”。如今,“年魚”不僅包含對新春的祝福,更是當地水產養殖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海鱸魚喜歡棲息在河口的咸淡水交界處,而珠海市白蕉鎮昭信村正好位于出海口,西江多條支流在這里與海水交匯,形成獨特的咸、淡水地帶,白蕉鎮因此被評為“中國海鱸之鄉”;得天獨厚的環境成就了肉質肥美的白蕉海鱸,并被授予全國地理標志產品。
進入臘月,昭信村村民梁美容家忙得熱火朝天。這些請來的工人凌晨4點就開始趕魚。
梁美容是村里有名的養殖能手,早在2004年她和丈夫就成為了昭信村第一批白蕉海鱸的養殖戶,如今她帶領的合作社已經有了100畝的養殖基地,相比2021年,利潤幾乎是翻了一番。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養殖圍塘一般面積在8到10畝,可以出產白蕉海鱸8到10萬斤,如果按照一斤賺兩元計算,10畝水塘的收入可以達到20萬元左右。
2022年10月,白蕉海鱸的價格開始上漲,一些個頭比較大的白蕉海鱸最高達到了一斤18元,平均價格也在13元左右,2022年中秋開漁以后,短短三個月時間,賺幾十萬的養殖戶比比皆是。
梁美容告訴記者,養魚并不總是一帆風順,人工、飼料、魚塘承包等費用算下來養魚的成本在每斤9.5元左右,靠天吃飯的現狀最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常常出現“豐產陷滯銷、增產不增收”的情況。
昭信村所在的珠海市斗門區,則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海鱸產區,白蕉海鱸養殖面積達3.9萬畝,產量占全國的六成以上,全產業鏈總產值170億元,帶動5萬人就業。市場的漲跌與這5萬人的生計息息相關。
為了讓海鱸養殖走出“豐產不豐收”的怪圈,2022年9月,珠海斗門抓住廣東省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當地舉辦的契機,立足產業優勢,探路“豐收節經濟”模式,做好“一條魚”文章,結合即將到來的春節,首創提出了“年魚經濟”。
“年魚經濟”以各地特色魚為載體的賀年儀式性消費,傳遞“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開拓傳統魚類的全新應用場景。
廣東省海鱸協會會長劉強:我們推出這個年魚經濟以后,海鱸的價格跟往年同期對比提升了50%以上。推動年魚經濟和年魚產品以來,我們現在溢價的部分直接帶動農民收益,目前來講應該是超過兩億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