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安區花橋鎮竹林村稻田+示范基地,養殖小龍蝦已不是以往的傳統方法。智能化養蝦的場景,讓前來參觀的干部群眾徜徉在農業新科技氛圍之中。4月24日,記者走進廣安區花橋鎮竹林村稻田+示范基地,實地去了解小龍蝦養殖數字化智能化情況。
恰逢小龍蝦成熟的時節,廣安區花橋鎮竹林村稻田+示范基地里出產的小龍蝦喜獲豐收。蝦農們一大早就在水塘里忙活起來,他們熟練地將水中的蝦籠慢慢提起,再輕抖幾下,一只只小龍蝦便被捕撈上來。
“我們身后的一系列設備主要是采集田間的數據,通過數據傳輸到農事服務中心的平臺,若有什么異常,能夠及時進行處理……” 業主周曉林告訴記者,小龍蝦豐收的秘訣就是智能水質檢測儀、氣象站、土壤數據分析站等由國家支援建設智能化設備,它們在小龍蝦養殖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養殖戶們提供了更好的養殖環境和更高的養殖效益。
周曉林坦言,傳統養小龍蝦最頭疼的就是每天要巡塘,天氣、水質不好把握,有時候巡到半夜十一二點,純靠肉眼去判斷。現在有了這些設備,小龍蝦生長期管理只需要在室內盯著屏幕看數據就可以了。
據了解,這套智能化管理設施的核心在于數字化和信息化,通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對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測和管理。通過傳感器、無線通信等技術,對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的水溫、水質、投餌量、蝦苗數量等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處理。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對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遠程監控和控制。通過數據分析和預測模型的應用,實現了對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的異常情況進行預警和決策支持。
周曉林告訴記者,現在竹林村稻田+示范基地這套設備還在升級中,不久他身后這些設備將通過APP傳輸到自己的手機上,到時候管理就更加方便。
智能化管理措施在廣安區花橋鎮竹林村稻田+示范基地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小龍蝦養殖的效益和管理效率,周曉林給我們算了一筆賬,這350畝稻田每年產值將達900多萬元,比以傳統養殖方式增加不少。“通過數字化對田間的管理,對比傳統的養殖,每畝田能增產150到200斤。”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