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航拍圖 (本文所有圖片由離岸網箱養殖裝備與工程創新團隊提供)
在距離珠海香洲港約32公里的萬山桂山島和枕箱島外海域,藍綠色的海面上漂浮著一個個深水網箱,其中,一座黃色的船形桁架結構網箱分外搶眼,它就是“德海1號”。
“德海1號”為。因通過17級臺風工況檢驗而為人熟知,曾多次“亮相”央視新聞,并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10大重大新裝備”。其獨特的造型與結構,已成為珠海萬山海域一張閃亮的名片。
“德海1號”為什么具有超強海洋自存能力?它有哪些技術優勢?實際養殖效果又如何呢?現在讓我們走進它一探究竟。
01
一戰成名:直面17級臺風工況
“德海1號”,是在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戰略背景下誕生的,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與天津德賽集團公司聯合設計制造的測試版。
2018年9月3日,“德海1號”投放至珠海萬山枕箱島外海域,9月16-17日,就直面迎戰超強臺風“山竹”的襲擊。處于臺風中心范圍的“德海1號”經歷了持續10多個小時、平均風速48米/秒、陣風風速超過63米/秒,不規則浪高3~4米的高海況之后,其主體結構安全,養殖設施仍能正常運行,完全達到了設計的各項技術指標。“德海1號”一戰成名,成為全球迄今唯一一個通過17級臺風檢驗并確保安全的大型“漁場”。
“德海1號”從建造到下水耗時近8個月,而它的設計卻凝結了研發團隊潛心研究6年的成果。結構安全——環境參數設定為風速56.1米/秒、波高9米、周期13~20秒、流速1米/秒,是設計“德海1號”時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養殖網箱主要包括框架、錨泊、網衣三大系統。“德海1號”的主體框架采用桁架結構,便于水流通過,可減少巨浪的沖擊。養殖區的網衣用繩子牢牢固定在整個桁架內,確保在強風浪下不變形。而其錨泊系統使用了研發團隊的獨創技術——單點系泊,在艏部用一個錨碇系統固定。在大風浪的沖擊下,“德海1號”不是直接對抗,而是“隨風化力”,進行以船艏為圓心的移動,將風浪力量逐漸化解。
▲ “德海1號”艏部的單點系泊系統
02
簡約而不簡單:高性價比
“德海1號”的設計綜合考量了我國海水養殖經濟基礎與海洋人文基礎,選擇了適度規模——總長93.1米,寬27.6米,型深7.5米,其面積相當于5個籃球場大小;設置3+1養殖區(3個方形和1個三角形),養殖水體近2萬立方米。
平臺采用了適應極端海洋環境條件的漁場結構安全與系泊技術、漁場多功能模塊化構建與升降控制技術、基于漁場養殖各要素的一體化智能管控技術等關鍵技術,并使用了世界首創的網衣獨立懸掛技術,可單獨或整體換網,操作簡便。設有養殖區、生活區、儲藏區、控制區、新能源區等多個功能區,配備了智能化投喂養殖專家系統、自動投餌機、監控監測系統、風光互補能源系統、海水制淡系統、起網機、水下洗網機和高彈性錨泊系統,適應20~100米水深海域區間養殖,可實現一體化管理及無人駐守養殖。
▲ 從海面看去,“德海1號”的4座“白房子”非常醒目
▲ “德海1號”結構示意圖
“德海1號”總造價約1千萬元,整體剛性結構免維護高達7年,使用時間為20年,具有經濟性、實用性、耐用性和易維護等優點。
迄今,與國內外同類型的智能漁場相比,“德海1號”的性價比優勢明顯,每立方米養殖水體總價格為500~800元,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03
耕海牧漁:養殖成效顯著
海洋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向海洋要資源、要糧食,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是落實糧食安全戰略、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舉措。
作為我國首批進軍深遠海的大型智能養殖平臺,“德海1號”深耕海洋,養殖成效顯著,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自2018年投放以來,“德海1號”至今已運行4年多,是目前全球大型深遠海養殖網箱中唯一一個用3年多一點時間收回投資成本的項目。
“德海1號”采用末端養殖模式,每年進行2個批次以上的養殖。目前已歷經7個批次的試養,通過對金鯧(卵形鯧鲹)、大黃魚和軍曹魚等主養品種養殖試驗,各類魚品長勢迅猛,餌料系數顯著下降,無魚病發生,養殖成活率高達95%以上,同比木質魚排、深水網箱的漁獲,平均利潤可高出4~6元/公斤,年產量可達450噸,年產值約1800萬元。
2022年10月,“德海1號”共投放30萬尾金鯧魚苗,經過5個多月的養殖,金鯧平均體質量為550克,平均增質量461克。2023年3月,對“德海1號” 越冬金鯧進行第一批次漁獲,共收獲金鯧50噸,養殖效果喜人。
04
創新不止步:系統持續優化升級
隨著深遠海養殖裝備工程技術的快速迭代,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在“德海1號”測試版的基礎上,同期推出了“德海系列”大型半潛桁架智能養殖網箱,得到了香港、福建、廣東等地政府和企業的推薦應用,預計于年內陸續投入使用。
▲ 德海系列1.2WT、3.0WT大型半潛智能養殖網箱效果圖
德海系列定型版,新增了左右舷吊機、二層上部建筑控制中心和艉部的工作平臺,擴增了太陽能接收面積,提升了清潔能源功率。同時,對網衣獨立懸掛技術進行了優化,無需潛水員協助即可單獨換網或整體換網。養殖后勤保障及全船維護也更加方便、快捷、可靠,可使養殖效率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
寫在最后
近幾年,我國在深遠海智能養殖領域掀起了新浪潮,多地紛紛建造大型智能養殖平臺并投入使用,比如,“深藍1號”“振漁1號”“經海系列”“海威1號”“寧德1號”等。隨著一座座漁業“重器”下水,將推動我國漁業從近海走向深遠海,從粗放走向精細,耕海牧漁,打造“藍色糧倉”,不斷夯實大國糧倉根基。
來源: 南海水產研究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