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永修縣立足“魚米之鄉”稻田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稻蝦連作”實現“一田兩收”,兩年間形成了融生態養殖、加工貿易、餐飲文化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在稻蝦田間探索出了小龍蝦“致富經”,苦練成了龍蝦產業“增收訣”。
正逢龍蝦季,永修縣21萬畝稻蝦田迎來了“滿塘紅”。隨著頭季蝦進入市場,水稻秧苗入田,幼蝦在稻田繼續生長,等待著來月再迎收獲季。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這就是永修縣引以為傲的 “稻蝦連作”模式。
柯美洪是永修縣三角鄉的稻蝦養殖大戶,在三角鄉從事農業生產6年來,可謂親身見證了稻蝦養殖的革故鼎新。
永修縣三角鄉稻蝦養殖大戶 柯美洪說:“我以前是種稻的,現在搞稻蝦連作,相比以前的話,稻田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半,成本節約了不少,大米的品質也更好了。以前種稻每畝收益2、3百元,現在種一季稻養兩季蝦,每畝額外增收2、3千元,整個效益都提高了。”
不僅如此,隨著江西最大的小龍蝦交易中心在永修落成,清早捕撈上岸的小龍蝦立刻就能出售,價格透明、需求量穩定,養殖戶們徹底告別了自養自銷、收支難抵的風險。
“我們原來蝦子完全靠蝦販子,價格由他們主宰,我們的利潤受到很大損失,現在縣里發展小龍蝦產業集群、龍蝦交易中心,所以我們蝦子可以每天送達全國各地,利潤就更高了,像我現在每天能賣出2、3千斤龍蝦,而且是我自己發,所以說我們對養蝦也更有信心了。” 永修縣九合鄉蝦農 黃堅說。
清晨的小龍蝦交易中心門庭若市,一筐筐鮮活的小龍蝦被有序地分揀、裝箱,或被送往小龍蝦精深加工廠進行處理,或將“坐上”開往全國各地的冷鏈快車,完成從“田間”到“餐桌”的旅程。
江西蝦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鑫說:“我們是面向全國免費招租,目前已有30多家商戶入駐,每天交易量100噸,交易額240多萬元。我們交易中心功能布置圍繞三產聯動布局,實現就業1000余人,直接帶動本縣老百姓就業2萬余人。”
眼前樸實的小龍蝦分揀工是永修縣三角鄉淦坊村的脫貧戶熊茂香,原本生活困難的她,如今已經實現穩定就業,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永修縣三角鄉淦坊村脫貧戶 熊茂香說:“我們這養蝦的越來越多了,建起了交易中心和小龍蝦加工廠,村里推薦我來這里上班,我在家里面也可以做做事,每年收入2、3萬塊錢,生活越來越好了。”
從扶持重點示范區、發揮產業龍頭效應,到輻射周邊、做大產業集群,再到補強產業鏈、聚焦三產融合......全縣上下謀篇布局,下好產業強縣“先手棋”,稻蝦連作、強縣富民的協奏曲已在耳畔奏響。
“我們推進稻蝦連作這種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更重要的是,聯農帶農成效明顯,目前全縣有3000多農戶參與養蝦種稻,以永修縣為中心的環鄱陽湖地區也有超過100萬畝的稻蝦綜合種養,即保障了糧食安全,也提高了農民收入。” 永修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杜庭柱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