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漁網獨家報道: 入冬以來,一場罕見的低溫冰凍災害使南方海水養殖業遭到了空前的重創。多種魚類不但商品魚全部死亡,連親魚和魚苗都全軍覆沒。災后復產重建工作困難重重,適時補苗放養是災后復產的重要措施。現提出如下抗災復產建議供參考:
一、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
1.可選擇生長快、抗寒力相對較強的種類放養。例如美國紅魚、斜帶髭鯛、花尾胡椒鯛、鱸魚、鮸魚、鯔魚(烏頭)等,可以耐受較低溫度,生長速度較快,市場價值高。以下是幾種海水魚類的耐低溫情況:
美國紅魚:在野外水域中生存的水溫范圍為2-33℃,但是,生存的最適水溫是20-30℃,突然降低水溫有時引起大量死亡。對于100克以上的紅魚,短時間內4℃的低溫仍可忍受。
鱸魚:安全越冬水溫在2℃以上。
斜帶髭鯛(真包公)、花尾胡椒鯛(假包公):生存適溫范圍8-35℃,水溫低于6℃連續一個星期以上開始死亡。
鮸狀黃姑魚:水溫低至5℃時開始死亡。
鯔魚(烏頭):能在3-35℃的水域中生活,致死溫度為0℃。
2.目前正是鱸魚放苗季節,可選擇作為災后恢復生產的合適魚種。
投放鱸魚苗應注意:魚種的選擇首先是采用黃、渤海區的親魚人工繁殖的魚苗,其次是從黃、渤海區采捕的天然苗經淡化標粗育成的魚種。放苗時要注意出池鹽度和養殖鹽度不可超出5。
3.3-5月份是美國紅魚魚種下塘和網箱養殖季節,放養規格最好達到全長10㎝以上。清明節后4、5月份是花尾胡椒鯛的放苗季節。斜帶髭鯛、鯔魚則要等到年底或翌年春后放苗。
4.金鯧生長速度快,半年可生長400-500克,盡量在冬季來臨前上市賣出去,或挑符合市場規格的大魚先賣。
5.石斑魚、紅鲅、石蚌、紅魚等優質魚類養殖,越冬期間要提前做好準備,注意防寒保溫。
二、苗種培育
1.凍災后保存下來的親魚,要進行消毒,防止感染疾病;加強親魚飼養管理,保證營養,確保親魚正常發育。
2.制定苗種培育計劃。親魚不足或無親魚時,需要收集親魚,或購買受精卵孵化,或購買魚花標粗。今年南方沿海唯一未受災害嚴重影響的區域就是海南的三亞,成為提供受精卵、魚花和養殖魚苗的主要來源之一。
3.育苗前準備充足的餌料生物,投喂前要用小球藻或輪蟲強化劑強化,保證魚苗獲得足夠的營養。
4.在同一育苗池中,應放養同批受精卵孵化的仔魚,盡量使魚苗規格一致,提高出苗率。
5.保持水質清新和充足的溶氧量,溶解氧含量要達到4毫克/升以上。
三、管理措施
1.由于凍災令養殖魚類大量死亡,池塘和自然海區難免受到污染,復產后爆發流行病和赤潮的風險大增,因此,應提前干塘,充分曬塘、徹底消毒。進、排水以及網箱養殖應加強監測水質。
2.苗種宜疏放,降低養殖密度,以提高生長速度和減少病害發生,爭取及早上市。
3.池塘養殖應保持水質清新,例如金鯧耗氧量大,要適時換水和開動增氧機。網箱養殖要勤換網衣,或及時除去網衣上的附著物。
4.加強魚病防治,提倡健康養殖。尤其是經過低溫凍災后,防止疾病發生和流行更顯得重要。寒潮后水溫回升,是水霉病、小瓜蟲病、腐皮病等病害高發期,為防止災后水產養殖病害爆發流行而加重漁業生產損失,要提高受災地區漁民抗災復產和防病技術水平,規范用藥行為,杜絕使用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5.進行池塘改造,提高池塘水位,使池水深度達到2.5-3米。也可在魚塘西、北兩側,挖一條長7~10米,寬3~5米,深2米以上的魚溝,使塘水儲滿魚溝,水深超過3米以上,當寒潮到來時,都可集中在魚溝內御寒取暖。
6.完善池塘養殖的保溫設施。
作者:南海水產研究所 區又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