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專家:日本悍然排海但對國內養殖魚蝦沒影響
日本悍然排海核污水讓日本的水產品形象受到重創,金槍魚一夜暴跌24%,鮑魚訂單取消!鮑魚已降價30%!日本水產品價格暴跌,日本水產業者大規模破產……
中國政府全面暫停從日本進口水產品,那么中國沿海生產的水產品篤定同樣不能吃了,因為全世界的海洋是相通的。那么,中國的水產品到底還能不能吃呢?對此,中山大學教授、海洋牧場專家黎祖福表示我國水產養殖魚、蝦類基本上都是以人工飼料飼養的,可以說污染物經食物鏈轉移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國內養殖魚蝦可大膽吃!大家要大力宣傳!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對國產魚蝦類根本沒有影響,反而是我國水產人的機會。”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新軍也表示,“不必過分擔心市面上水產品的安全。”
日本北海道外海是西北太平洋黑潮和親潮的交匯地。黑潮正好從福島經過,污染物會通過洋流慢慢擴散到整個太平洋。目前,已經有研究機構的模擬分析結果表明,未來整個太平洋區域都會受核污染物顯影響。
“不必過分擔心市面上水產品的安全。”陳新軍說,“8月25日,海關總署已經停止日本水產品進口,對離污染源比較近,日本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范圍捕撈的水產品進行管控。”
據介紹, 國家有關部門已對我國管轄海域的生態環境進行監測。從消費者層面來說,對進入市場的海產品可放心選擇。
“我是搞漁業資源研究的,我們剛剛結束在西北太平洋的科考航次,采集了一些樣本,后續還要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陳新軍說。
2011年,日本東北太平洋地區地震造成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后,我國就開始了海洋監測。當時國家海洋局(后并入自然資源部)曾設立一批研究項目,對西北太平洋漁業資源、海洋生態等方面進行研究。此后,生態環境部除對近海進行常規監測外,還對整個太平洋生態環境進行監測、分析和研究。農業農村部也支持過一些航次,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前,對水體、漁業、生物資源進行樣本采集,為后續研究提供可對比的背景。
“實際上,國家層面上很多工作早已布局,一些研究正在進行。”陳新軍說,“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我們更應采取行動,包括加強與中西太平洋國家的合作,攜手加大監測的頻次和力度,對衰減周期較長的放射性元素進行長期檢測和研究,確保監測和研究的覆蓋面和覆蓋周期,確保公眾的食品安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