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臺灣日報: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澎湖海域農歷春節期間長達半個多月冷害,造成58科、172種魚類死亡,清出來的魚尸超過150噸,被形容為“海洋的921大地震”。
據報道,縣政府昨天召開“澎湖漁業何去何從”會議。澎湖科技大學教授翁進坪指出,這波寒潮不僅引發澎湖淺海寒災,從大陸廣州沿海到雷州半島、海南島中北部養殖的臺商,同樣受創嚴重,形成帶狀災害。“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形容,這場經濟與生態的劫難,堪稱“海洋的921大地震”,是研究全球暖化議題的重要佐證紀錄。最不可思議的是,連耐寒的無脊椎動物也在這波冷害死亡,珊瑚也呈白化,“珊瑚只會因水溫升高熱死,全世界查不到珊瑚冷死文獻,澎湖創了紀錄。”
澎湖縣政府決議成立海洋復育推動小組,除定期監測澎湖海域水質、創建養殖區環境監測及低溫預警速報系統外,并重點放流魚苗;同時在馬公市虎井里等三座離島設置“小島養殖區”,推動海膽、鳳螺及珍珠貝養殖計劃,創建度冬場防寒災。
多位與會學者對采放流魚苗的復育作法持保留態度,建議“審慎評估”。臺灣海洋大學校長李國添表示,海洋有自行復育能力,“最好先評估”;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系主任李明安說,澎湖海域的生物多樣性,會隨季節、水文推移等因素變化,不一定要刻意放流魚種。高雄海科大漁業系主任邱萬敦表示,除非有當地完整的生態紀錄,了解優勢魚種,否則人為干預一旦錯誤,會改變整個生態系。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