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河北省海興縣滄州正大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10畝鹽堿池中,幾千只體型飽滿的褐綠色澳洲淡水龍蝦“新鮮出水”。它們在網中揮舞著大鉗子,精神格外足。經過了3個多月的試養,每只小龍蝦重量大部分在100克以上,滿足了商品蝦的條件。
“蝦的活力很足啊。”滄州市農林科學院海洋與水產研究所所長李春嶺從水桶里抓出一只龍蝦舉起來看了看,語氣中滿是欣喜。
在多數人眼中,在苦咸的鹽堿水中養出澳洲淡水龍蝦似乎不太可能。海興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6月初,滄州市農林科學院海洋與水產研究所聯合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滄州試驗站,從南方運來8000多只澳洲淡水龍蝦苗,投放到位于海興縣的滄州正大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0畝鹽堿池中。養殖人員精心呵護著這些遠道而來的“龍蝦寶寶”。
據了解,這是河北省首次進行鹽堿水澳洲淡水龍蝦試養。
李春嶺告訴記者,長久以來,生活在鹽堿地上的漁民大多會養殖草魚等常見的淡水魚品種,一畝池塘的利潤在1000元左右,收益一般。澳洲淡水龍蝦肉質細嫩,經濟效益高,同時適應性較強,能在水溫5℃至35℃之間正常生活。澳洲淡水龍蝦養殖難度較低,一旦養殖成功,能讓每畝池塘的利潤實現翻倍增長。為了高值化利用鹽堿地,為鹽堿地漁業增添名特優品種,幫助當地漁民增收,水產專家們在鹽堿水中搞起了試驗。
李春嶺告訴記者,海興縣的鹽堿水含鹽量約為千分之六,在滄州地區較為典型。澳洲淡水龍蝦一旦在海興養殖成功,就意味著它基本能適應其他地區的鹽堿環境,便于后續推廣養殖。而且,鹽堿水通過物理及生物方法“降鹽治堿”后,基本能滿足澳洲淡水龍蝦的生存條件。
為了讓龍蝦在“新家”住得自在,養殖人員可沒少費心思。
“澳洲淡水龍蝦喜歡在池塘底下棲息,尤其喜歡在水草中隱蔽自己。我們就在池中種了黑藻、伊樂藻等水生植物。”養殖負責人張彬杰說,他們還將不影響水質的玉米稈、麥稈等捆綁到一起,又找來廢棄瓦片等一齊放進池塘,為澳洲淡水龍蝦打造“天然洞穴”,還原它們的自然生長環境。
“龍蝦寶寶”需要一日兩餐,且食性較雜,國內目前沒有專門的飼料。養殖人員每天開啟“花式投喂”:黃豆與小雜魚“齊飛”,貝類與花生“輪番上陣”,保證龍蝦有足夠的營養攝入。
試養過程中,李春嶺和幾名水產專家帶著一批工作人員三番五次跑到海興,查看龍蝦的長勢、檢測水質,及時給予養殖人員專業指導。
在養殖人員與專家的細心關照下,池塘水質始終清澈,日常“投喂”的龍蝦口糧也營養均衡,“龍蝦寶寶”幾乎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水中的它們“優哉游哉”,迅速生長。
3個多月后,“小體格”的龍蝦有的留在池塘中繼續生長,有的被送到滄州市農林科學院海洋與水產研究所的實驗室中。那些分量足的龍蝦則被運送到了海興的水產市場,售價為80元左右一斤,很快便銷售一空。
“沒想到,咱海興鹽堿池里也能養出這么新鮮的品種。”前來購買的顧客得知龍蝦的來歷后,都十分驚奇。
張彬杰告訴記者,他也跟著嘗了嘗鮮,做了一回清蒸“澳龍”。龍蝦的肉質緊實,入口滑脆,味道十分鮮美。還有黃驊和任丘的商戶慕名而來,考察澳洲淡水龍蝦作為觀賞蝦的可能性。
入冬后氣溫寒冷,龍蝦紛紛鉆進池塘底下的淤泥中。李春嶺告訴記者,今年試養項目的重點在于“養”,明年的重點則是“繁殖”。只有繁衍成功,澳洲淡水龍蝦才有可能真正成為鹽堿地上的“致富蝦”。今年試養時,龍蝦生存在露天環境中,養殖條件很難掌握。未來,他們會不斷改良龍蝦養殖技術,探索多元養殖模式,最大限度保證澳洲淡水龍蝦在海興“舒適生活”。
“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只是初步嘗試。今后,我們還會引進諸如加州鱸魚等名特優品種,提升鹽堿地綜合利用價值。”滄州市農林科學院院長閻旭東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