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魚苗。
入九以來,揚州的天氣比較冷。對于揚州的養魚人而言,這樣的冷天卻是他們想要的,“天冷好捕魚,天冷也好放苗。”
天冷好捕魚,100多萬斤魚已基本賣完
公道河南岸,李桂杰家是這一方有名的養殖大戶,他家的魚塘,在“十一”過后就先后“干塘”。
“前期氣溫比較低,我們都是夜間捕魚。”李桂杰說,直到入冬以后最高氣溫降到了10℃以下時,才開始白天捕撈,“氣溫低,魚不太活躍,網捕上的魚不容易受傷,賣相好一些。”
李桂杰家的“干塘季”,主要持續到小寒前。“總計捕了100多萬斤魚,主要是青魚、草魚、花白鰱、鱖魚、鯽魚等。”李桂杰說。
“目前,只剩一些沒有賣了,主要給一些老客戶留著。”李桂杰說,剩下的魚,也都捕撈起來放在暫養塘養著,“魚就放在網箱里,客戶要魚了,直接從暫養網箱里捕,很方便。”
天冷也好放魚,10多萬斤魚苗春節前入塘
每一個塘口捕完魚后,要把水徹底抽干,這樣可以讓塘底曬到太陽,以殺死表層的寄生蟲、有害細菌。如果塘底淤泥過多,還需要清淤。
李桂杰說,養魚人的冬天沒有閑工夫,剛撈完魚,接著又要準備養下一季的魚。等塘底曬好了,就開始往魚塘灌水,水灌滿了,就開始放魚苗。
守著魚塘的紅嘴鷗。向家富 攝
“我們家魚苗都是自己養的。”李桂杰說,這些魚苗像青魚、草魚等基本都在10厘米左右,“每年春天,我們都會買魚子回來,放到苗塘自己養,每年這個季節要從苗塘把魚苗捕起來,放入大塘養殖。”
因為養殖面積大,所需要的魚苗多,李桂杰家每年都是自己養殖魚苗。“我們家要10多萬斤魚苗,如果靠買的話,養殖成本會增加很多。”李桂杰說。
李桂杰習慣在小寒和大寒節氣放魚苗。“魚苗從一個塘轉到另一個塘,雖然不遠,但總歸是有一定距離,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只有在冬季,氣溫低,魚兒耗氧少,放苗成活率最高。”李桂杰說。
他家魚塘來了10多只“國保”
魚塘無論是干塘還是放苗,都會吸引很多的鳥類。
“干塘的時候,白鷺比較多,放苗的時候,紅嘴鷗比較多。”李桂杰說,紅嘴鷗一點都不怕人,你這邊在放苗,它們就在附近捕食。幾百只紅嘴鷗成天守著魚塘,但李桂杰對它們并不驅趕,“放的魚苗,有些受傷了,這些受傷的魚漂在水面,被紅嘴鷗叼走,是一種自然淘汰,某種程度上我們還歡迎它們來吃魚。”
讓李桂杰更加開心的是,漁場還來了一群“尊貴的客人”。原來,揚州鳥友去他家魚塘拍攝鳥類時,無意間發現10多只東方白鸛。“我們后來才知道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激動了。”李桂杰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