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拼一把,實現一年翻身!”2月23日,潼南區塘壩鎮小倉村,已專業養魚30年的賴元先在一個大棚里忙碌著,信心滿滿。
這個碩大的大棚里建有11個高位池、2個孵化池。“這些是我專門為養殖飼料鱖魚建設的。”賴元先說,去年7月的洪災,讓他痛定思痛,今年拿出近30萬元,修建了大棚與高位魚池。
▲賴元先(左)查看鱖魚長勢情況。通訊員 羅列 攝
賴元先是潼南最早的一批專業養魚戶,先是在太安鎮養殖四大家魚,后逐步養殖鱸魚、大口鯰魚、鱖魚等名特優魚。
2023年7月27日至28日,潼南遭遇暴雨洪災,賴元先195畝魚塘全部被淹,損失300多萬元,多年的經營成果打了水漂。
“我有信心今年一年掙回這些損失!”賴元先經過5年的摸索試驗,已成熟掌握鱖魚飼料喂養馴化技術,這是他有信心打贏翻身仗的底氣所在。
鱖魚市場售價一般為80元至90元一斤,為什么這么貴?
“主要在于其食性很‘倔’,只吃活魚活蝦。”賴元先說,他們一般用小一個規格的活餌喂養鱖魚,通常3斤半小魚才能生產1斤鱖魚,而小魚根據其規格不同,每斤售價在25元至100多元不等。因此,鱖魚雖貴,但養殖戶利潤并不高。
▲賴元先查看鱖魚長勢情況。通訊員 羅列 攝
近10年來,不少科研機構和養殖戶都在設法對鱖魚進行飼料養殖馴化,但成功者少,反而使市場上的鱖魚供應進一步減少。
從2019年起,賴元先開始鉆研鱖魚飼料養殖馴化技術,一車一車從廣州運回鱖魚苗,一批一批進行試驗,累計耗費了數百萬元。
幸運的是,賴元先成功了,去年用飼料成功養出了數批商品鱖魚。
他說,鱖魚飼料養殖馴化一般要等鱖魚長成5厘米魚苗后才進行。之后的飼料養殖馴化需循序漸進:先用活餌投喂,之后用半死魚蝦投喂,再用死餌投喂,最后用飼料投喂。
因鱖魚有追逐活魚進食的習性,在這個過程中,要用微流水沖擊水面,將餌料、飼料放在沖水位置進行喂食。
在這個馴化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魚保健,喂養中藥預防肝膽疾病和腎臟疾病。
鱖魚改食飼料后,生長明顯放緩,需半年才能出塘。而用活餌喂食,只需3個月就能出塘。其好處是大幅降低養殖成本,一斤飼料能生產一斤魚,每斤飼料成本只有17元左右,成本減少了70%左右。
賴元先說,采用高位池設施有利于更好養殖飼料鱖魚。一是大棚有遮陽網、排風扇和加溫設施,可更好控制水溫;二是高位池有糞污收集處理設施,能更好保持水質;三是比大塘更易模仿流水沖擊等喂食環境。
高位池的養殖效率也比大塘更高。一畝大塘只需2000尾鱖魚定塘,高位池為直徑8米、高1.5米,水面僅50平方米左右,卻可養殖4000尾鱖魚。一個50平方米的高位池就相當于2畝大塘。
目前,他的195畝魚塘,已有30畝恢復養殖鱖魚,另外100多畝魚塘也將全部養殖鱖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