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靈山縣以調整優化畜牧水產養殖業結構為突破口,大搞農業綜合開發,大力發展“良種型”、“草食型”、“節糧型”、“生態型”等養殖業,有效地加快了畜牧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今年1—6月,全縣畜牧水產養殖業實現總產值99064萬元,同比增長13.34%;僅畜牧水產養殖業使農民實現人均純收入358元。
龍頭帶動,把養殖規模調大。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廣西百強奶業、和平食品等60多家龍頭企業,對養殖示范大戶進行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扶持,使全縣初步形成了奶水牛、“瘦肉型”豬、良種雞苗孵化和飼養、良種魚苗孵化和養殖等10大基地,且直接或間接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20多萬人。今年1—6月,全縣肉豬出欄26.2萬頭,同比增長速度4.92%;出欄供宰殺肉牛1.45萬頭,同比增長7.4%;出欄家禽1281萬羽,同比增長6.39%;肉類總產量達4.83萬噸,同比增長5.92%;禽蛋產量4241噸,同比增長5.95%;水牛奶產量1499噸,同比增長242%;淡水魚等水產品產量達2.02萬噸,同比增長13.06%。
改良品種,把養殖結構調優。全縣投資1600多萬元組織實施了《提高奶水牛產奶研究》、《奶水牛改良及其產業化》、《推廣“三元雜”瘦肉型豬養殖》、《培育推廣靈山香雞》、《培育推廣陸屋松山草雞》等畜牧養殖科技改良項目30多個,使全縣畜牧水產養殖業實現了良種化,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
草養為主,把養殖效益調高。今年上半年開發利用天然草場30多萬畝基礎上,通過“退耕還草”或“退蔗還糧”進行人工種植優質牧草1.8萬畝,種植高粱、玉米、紅薯、木薯等農作物10多萬畝,利用牧草、稻草及高粱、玉米秸稈、紅茹藤、瓜苗、豆苗等作主養或輔助飼料,大力發展“草食型”、“節糧型”、生態型“等養殖業,既節約了糧食,降低了成本,又促進了畜牧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今年1—6月,全縣牛存欄18.58萬頭牛,豬存欄46.26萬頭;羊存欄1.25萬只,同比增長31.39%。通過發展“草食型”、“節糧型”、“生態型”等養殖業,今年上半年全縣畜牧水產養殖業節約稻谷、玉米、高粱等糧食3.16萬噸,價值達7584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蘇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