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近1/4的豚類及鯨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2日報道,IUCN公布的紅色名錄(Red List)顯示,伊洛瓦底江江豚以及南美的拉河豚目前都已瀕臨滅絕,此外一種生活在加利福尼亞灣的名叫vaquita的海豚數量也減少了許多,目前野生的該類物種還不足150頭。對于鯨類來說,藍鯨、長須鯨以及大須鯨目前都在瀕臨滅絕的動物名單上,此外座頭鯨的兩個亞族群目前也登上了瀕危物種榜單。
研究報告認為,造成鯨類數量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在于捕撈裝置的過度使用、生態環境的惡化、獵物的減少以及噪音污染。盡管過去的幾十年當中捕鯨活動較以前有所減少,但是仍然有許多鯨類喪身魚網。此外,軍事聲納系統的運用也導致一些鯨類的生存環境惡化。
IUCN的管理人員席佩爾表示:“海洋的許多部分現在充斥著人為的噪音,有的來自于軍事聲納系統,有的則來自于地震探測儀及船只等,這些聲音無疑會影響到許多種鯨類的生存,有時甚至會導致它們死亡。” 此外IUCN還認為,氣候的變化也開始對鯨的生活環境產生不良后果,造成疾病的發生、物種間競爭以及獵物數量的下降等。
南方漁網編輯:蘇紫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