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資訊:
100平方米的魚池四個月能讓主人凈賺20萬,聽來似乎是個神話,但這就發生在眉山市東坡區松江鎮君樂村養殖大戶鄧志春身上。2008年4月,鄧志春的魚塘出池了第一批泥鰍苗,在隨后短短的四個月時間,依靠泥鰍苗的培育,鄧志春已經凈賺了20余萬。目前,他培育的泥鰍苗仍供不應求。
電視上覓得商機
在東坡區鄧志春可是出了名的養魚專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稻田養殖,到現在發展到20余畝的專業養殖。近幾年,鄧志春主要養殖的黃桑魚等魚類由于發病率高、市場已趨于飽和等原因一直沒賺到錢。鄧志春急于尋找新的養殖種類。
2007年初,鄧志春偶然在電視上看到江浙一帶泥鰍規模養殖,在當地池邊價就達到30元/公斤,市場供不應求,大量優質品還出口到韓國。鄧志春眼睛一亮,立刻就近對眉山本地市場進行了考察,結果發現東坡區修文鎮、尚義鎮等地養殖戶其實也已經試養過商品泥鰍,結果都失敗了。
“當時有些猶豫,畢竟泥鰍不好養,尤其是泥鰍苗都靠買野生的。”同行的失敗讓鄧志春心里沒底,但他還是決定試一試:“養魚技術應該都是相通的,憑著我這20多年的經驗,只要細心點肯定能成功。”2007年8月,鄧志春從仁壽市場上買來幾十萬尾野生泥鰍苗,放養在自己一個兩畝多的魚塘養殖。
細心挑選“拉郎配”
“當時養殖泥鰍的瓶頸在于泥鰍苗,只要人工能夠大量培育出泥鰍苗,泥鰍養殖的市場肯定就能開拓起來。”認準方向的鄧志春開始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泥鰍上。
2007年底,在鄧志春的精心培育下,第一批泥鰍終于長大成型到了產卵期,怎么挑選好的種魚是培育成功的關鍵:“那時候每天的工作就是選些母種出來仔細觀察產卵情況,并進行對比,看怎樣能提高產卵率。后來慢慢摸索出些門道,選種魚時要分公母,還要分成熟度,一般來說母體整個體形比公子要大過3/4,成熟度要達到80%,成熟度過高也不行,可能會產出寡蛋。照這樣的標準1000公斤成苗可能只能選出5斤左右做種魚。”
摸出點門道的鄧志春于是將選中的種魚移養到100平方米專門的種魚池進行培育。但有天早上,他突然發現魚苗大量死亡,結果是水的酸度偏高導致。從此他每天又多了項工作,就是測試種魚池水的酸堿度和氨氮值,保證水質。漸漸地,鄧志春的泥鰍苗培育走上了正軌。
第一批苗150元/萬苗
今年4月,鄧志春精心培育的這100平方米的泥鰍種魚池終于迎來了第一次大規模產卵期。通過水產站等途徑了解到信息的養殖戶們很快慕名而來,來自思蒙鎮的養殖大戶陳文信以150元/萬苗的價格買了50萬苗,陳文信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這個價格比起買野生泥鰍苗成本低多了,人工培育出來的發病率也低得多,應該好養。”
在本地市場,慢慢打開銷路的鄧志春并沒有滿足:“現在正是發展的好時候,只要我能保證充足的供應,也要向外地市場開拓。”通過經紀人的聯系,鄧志春的泥鰍苗在5月份就開始銷售到浙江、福建一帶,在省內更為綿陽、德陽等100多家養殖戶供應。
截至8月中旬,鄧志春這100平方米的種魚池已經產出銷售了7000多萬尾泥鰍苗,為給養殖戶帶來更多利益,鄧志春現在將魚苗價格降到60元/萬苗,4個月來,除去成本,已經凈賺了20余萬元。
“下一步我還將進行成品泥鰍的大規模養殖,現在按市場較低賣價20元/公斤的商品泥鰍計算,除去每公斤8元的飼料成本,每畝一季出產1000公斤也可以收益1萬元。”小試成功的鄧志春下一步還有更多的致富想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