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三峽工程蓄水,給重慶市巫山縣漁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巫山縣大寧河因生活污水排放、土地有機物浸出及大量的落葉、秸稈、農田的有機物和無機鹽等物質涌入、腐爛、沉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豐富的天然餌料構成生態漁業養殖的理想場所。為推進庫區漁業發展,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該縣以試驗、示范為平臺,積極探索庫區生態漁業養殖發展之路。
該縣水產技術人員通過對蓄水后水生動物變化情況的觀察,發現螺、蚌生長非常快,在庫區開展珍珠養殖的潛力巨大,且養殖珍珠對水體的利用率比生態網箱養魚還要高,各溝汊都可以利用,養殖戶操作也方便。經主管局研究同意,巫山縣水產部門在大寧河開展珍珠生態養殖試驗,該項目得到縣科委高度重視和支持。據悉,項目的試驗目的:一是盡快為庫區移民致富找出一條切實可行之路;二是探索植珠蚌在大寧河是否適合生長珍珠以及其生長速度;三是對比分析珍珠在大寧河與池塘養殖(萬州養殖基地)條件下的生長速度和產珠質量。目前,巫山已建設完成養殖總面積750平方米,其中植珠蚌養殖面積700平方米,未植珠幼蚌50平方米,采購放養植珠蚌1500只、未植珠幼蚌500只。
珍珠蚌生態網箱養殖技術的探索和研究,對開創巫山名特水產品養殖具有重要的意義,既有利于保護水環境,又推動了水產養殖的健康發展,更為引導移民發展漁業經濟奠定了基礎。
南方漁網編輯:蘇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