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江西畬鄉嫂食品有限公司”水產品加工生產線試產成功。其產品“畬鄉嫂牌”灶門魚以其獨特的畬鄉風味、即開即食的特點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一問世就供不應求。這種新型水產加工品的問世標志著該縣又一傳統水產小吃被成功研發上市,走出“深閨”。
該縣原有水產養殖面積35000余畝,水產品年產8000多噸,年人均水產品近20公斤。然而與全市其他縣市相比,面積、產量、產值等指標均不占優勢,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產養殖小縣。劣勢猶唱奮進歌。小縣如何實現水產產業大作為?該縣水產部門創新工作思路,立足永豐水產傳統小吃豐富的實際,反彈琵琶,積極引進外地客商、鼓勵本地能人,投入巨額資金和高科技設備,在盡可能保存傳統工藝原汁原味基礎上,采用現代水產品加工工藝,開發本地特色的水產傳統小吃,走出了一條以建立“龍頭”企業帶動水產產業發展的“超常規”路子。
霉魚是該縣最具特色的水產小吃,一到冬季,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制加工。2003年,在水產部門的指導下,該縣永叔府食品有限公司自主創新,采用民間傳統工藝和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加工霉魚,延長了霉魚的保鮮期,打破了季節性生產限制,改變了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局面,讓這千百年來藏于深閨的傳統小吃煥發出勃勃生機,產品暢銷沿海大都市。在永叔府公司的帶動下,該縣水產加工業呈現出裂變效應,短短幾年,“圣達食品廠”、“綠源食品公司”、“江西畬鄉嫂食品有限公司”等水產品加工企業先后落戶投產。目前,該縣擁有水產品加工企業四家,擁有原料魚基地上萬畝,直接帶動漁民2000余戶,在全市甚至全省獨樹一幟,成為我市水產加工業的領頭雁。即使在水產品加工相對“淡季”的上半年,該縣水產品加工企業仍然加工原料魚2000多噸,占全縣養殖總產量近四成,提高了水產品附加值近5000萬元。今年該縣水產加工業產值有望突破億元大關。
水產加工業的蓬勃興起還悄悄地改變了漁民的觀念。該縣廣大漁民圍繞水產加工企業忙生產、活流通。藤田鎮5名頭腦活絡的青年漁民自發地組建全縣首家漁業專業合作社——永豐縣順藤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按照水產加工企業原料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無公害生產,實現企業與漁民共贏。
在龍頭企業的引領下,該縣水產養殖結構悄然轉型,以■魚、草魚、鳙魚、泥鰍、黃鱔、美蛙、蝦蟹等為重點的水產主導產業進一步做大。目前該縣■魚養殖面積達到1800畝,河蟹養殖面積達到3000畝,美蛙養殖面積近200畝,無公害草魚、鳙魚養殖面積達33000畝,全縣水產業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南方漁網編輯:蘇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