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訊:前不久,全國漁業科技入戶首席專家、上海海洋大學王武教授深入到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檢查指導漁業科技入戶工作。
王教授頂著高溫,冒著酷暑,直奔該區蓄水養蟶示范戶李敏養殖池塘現場(蕉城區漳灣針增坂大塘養殖場),了解縊蟶養殖生產情況。調研中,他指出,蓄水養蟶模式,具有生產周期短、產量高、產品質量好的優勢,很值得推廣;但是收蟶這一環節的工作勞動強度大、成本高,他建議研制收蟶機械,以減小勞動強度和降低成本,同時建議建設貝類凈化廠,在縊蟶收獲上市前進行凈化處理,保證縊蟶產品質量。隨后,他認真聽取了科技示范戶代表、技術指導員代表以及蕉城區漁業科技入戶負責人的匯報。他充分肯定了蕉城區漁業科技入戶工作取得的成效及縊蟶養殖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強調在提高養殖產量的同時,打造好品牌,把產業做大、做優、做強,把好產品質量關,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第二天,王武教授又深入三都灣養殖區,詳細考察了大黃魚的深水網箱和圍網養殖基地、蕉城區健康養殖示范區及傳統小網箱養殖區,并形象地將三種養殖區分別形容為“別墅型”、“小康型”和“溫飽型”。他指出深水大網箱養殖基地與健康養殖示范區做法值得推廣,但三都澳青山島東面的傳統小網箱養殖區密度過大,水流不暢,衛生狀況差,極易暴發病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針對蕉城區大黃魚網箱養殖基地狀況,他建議,密度大的網箱養殖區必須拆除,疏通港道,實施標準化網箱養殖技術;要做到魚、蝦、貝、藻同步發展,特別要發展藻類養殖,養殖一畝網箱大黃魚,須配套養殖3畝左右的大型海藻類,以保持生態平衡,推廣生態養殖是蕉城區海水魚網箱養殖的唯一出路。
當天下午,王武教授還考察了福建省國家級大黃魚原種場、三都澳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廠房和閩東水產研究所、寧德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水產技術推廣站的設施設備。當了解到三都澳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上規模的本地企業全都是漁業科技重點示范戶,集大黃魚育苗、養殖、加工、出口一條龍,是福建省水產產業化龍頭企業時,王武教授高興地說,這就是科技示范推廣的結果,水產養殖要走向現代化需要他們領頭。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