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暫住在鄞州區集士港鎮賣面橋的重慶忠縣人劉師傅一家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了。他和兒子上山摘楊梅時,在水潭里抓到了2條疑似“娃娃魚”,第二天,他又上山尋找,結果又抓回來了6條。劉師傅連抓8條“娃娃魚”的消息不脛而走,周圍鄰居、在寧波打工的親戚、老鄉都前去參觀。昨天,鄞州區農林局有關專家也特地趕到他家,為“娃娃魚”鑒定身份。
“娃娃魚”身份有疑問
昨天上午9點多,記者來到賣面橋劉師傅的暫住房時,鄞州區農林局3位專家已先期趕到,正在為“娃娃魚”鑒定身份!巴尥摁~”養在一個較大的水桶里,活潑地在水中爬動著。不過,原先的8條“娃娃魚”只剩了7條。劉師傅說,有1條“娃娃魚”半夜逃跑了。農林局專家帶來了一份“娃娃魚”的資料圖片,與劉師傅抓到的“娃娃魚”進行現場對比分析。
劉師傅抓到的“娃娃魚”每條大小差不多,體長約13厘米。背和體側均呈黑色,通身亮亮的,腹面為朱紅色,還有不規則的黑斑;四肢細長,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拿在手上,明顯感覺魚皮光滑。
經專家初步鑒定,推斷這些魚應該不是真的“娃娃魚”。劉師傅的“娃娃魚”指、趾前四后五,而資料記載的“娃娃魚”指、趾前五后四,另外,一個腹面為朱紅色,還有不規則的黑斑,而另一個腹面顏色淺淡,這兩點就有很大的區別。
3位專家為劉師傅的“娃娃魚”鑒定身份后表示,此前未曾發現過此類疑似“娃娃魚”。專家們帶走了其中1條“娃娃魚”,再做進一步鑒定。
他堅信這是“娃娃魚”
劉師傅說,上月28日,他從重慶老家把4歲的兒子接到了寧波,為了讓兒子高興,他決定帶兒子到橫溪鎮的楊梅山上摘楊梅。父子倆在山上摘了一袋楊梅后,滿身是汗,于是,兩人去一處山溪澗洗洗臉,當他們把手伸進清澈水潭里時,水潭底下兩條“怪魚”映入了眼簾。“跟電視里看到的娃娃魚很像……水潭很淺,水深只有20厘米左右,很容易就抓了起來。”劉師傅說。
劉師傅經?囱胍暺咛住懊咳辙r經”欄目,有一期欄目,他看到一個“娃娃魚”養殖戶有一條20多公斤的雌性“娃娃魚”,有人出價數萬元,那個養殖戶居然不賣,可見“娃娃魚”很有價值。29日一早,他獨自一人又上山找“娃娃魚”,這一回,他有了更大的收獲,抓到了6條。不過,有一件事,讓劉師傅感到非常驚訝,他上山后一直在山溪澗尋找,大概走了2公里多的山路,奇怪的是,山高處與山低處的小溪澗都沒有發現“娃娃魚”,惟獨在28日發現“娃娃魚”的那個水潭附近又抓到了6條。
農林局專家不十分肯定的鑒定結果,讓劉師傅有些失望。他斷定自己抓到的是真“娃娃魚”,他的一個表哥在湖南看到過“娃娃魚”,專程前來鑒定,認定這是“娃娃魚”。
劉師傅還說,專家認為他抓的“娃娃魚”腹面為朱紅色,有不規則的黑斑,而資料記載的“娃娃魚”腹面顏色淺淡。他反駁說,這好比非洲人與亞洲人,只是膚色不同而已。
劉師傅表示,不管最后鑒定是不是“娃娃魚”,他都會放生的,畢竟這種水生動物很稀少。
鏈接
娃娃魚是大鯢的別名,大鯢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生活在山區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大鯢為我國特有物種,因其叫聲似嬰兒啼哭,俗稱“娃娃魚”。
我市也偶有所見。2006年5月19日,慈溪漁政站接到群眾來電稱,慈溪熱電廠一陸姓職工在峙山公園附近一水池邊發現一條娃娃魚。漁政人員馬上趕赴現場,發現此魚的確為娃娃魚,長約1.03米、體重約7公斤。這條娃娃魚最后交給雅戈爾動物園喂養了。
南方漁網編輯:水洛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