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訊:四五月份正是紫菜收獲的季節,在紫菜生產重鎮東臺市弶港鎮,由于多年來無序生產、養殖面積盲目擴張,今年的紫菜產量、品質大幅下降,也為素有“東方凈土”美稱的弶港海域敲響生態警鐘。
東臺海岸帶為世界僅有的兩處流沙淤積型海岸之一,星羅棋布的輻射沙洲群,尤為適宜灘涂貝類藻類養殖。全市現有連陸灘涂156萬畝,占全國的8%、我省的22%,是“全國重點優質海產品生產基地”。天然的“海上農場”加上可觀的經濟效益,使得南北養殖戶蜂擁而至,近3年來,當地紫菜養殖規模翻了幾番。
弶港鎮海洋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先友告訴記者,目前,在東沙、竹根沙、蔣家沙等輻射沙洲內,紫菜養殖面積已達到40萬畝,遠超過20萬畝的限養警戒線。無序擴大的紫菜養殖場,像一道道屏障,改變了潮水的流速和方向,加劇了泥沙淤積,有時候一個汛期五六天見不到水。
受此影響,今年的東臺紫菜養殖出現大面積爛菜、黃菜現象,產量比去年下降近四成,并且連續3年以平均每畝100公斤的速度遞減。當地的貝類個體也越來越小,產量大幅減少。東臺海泰藻類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丁世才直言,今年當地的紫菜養殖企業虧本面達60%-70%,歸根結底還是養殖密度過大造成的。
4月24日,東臺市政府發出關于嚴格控制藻類養殖規模、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公告,明確規定對紫菜養殖面積實行總量控制。但朱先友告訴記者,東臺境內100多萬畝可養殖海域,不全屬東臺管轄,特別是今年紫菜市場價格上揚近4倍,在市場規律作用下,明年紫菜養殖面積只會有增無減,原本“僧多粥少”的輻射沙洲將更加不堪重負。希望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能夠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引導紫菜養殖產業良性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