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農業委員會漁業 消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水域面積9340公頃,生態環境優越,漁業資源豐富。近年來,該區認真貫徹落實省農委“漁業富民行動”和“漁業三進”工程的指示精神,挖掘資源潛力,加大荒灘荒水開發和招商引資力度,新增水產養殖面積500公頃,新培育水產養殖基地四個,初步形成了灘、河、塘、庫全方位開發,名、優、特、新全面發展的格局。漁業已成為推動全區新農村建設的支柱產業之一。
一、黃鱔養殖致富一方
網箱無公害養殖黃鱔在該區已有多年的發展歷史,并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自2002年該區“丁集黃鱔”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后,養殖面積逐年擴大,養殖效益穩步增長,目前已發展了西河、華祖、丁南、固鎮、新安五個養殖基地,面積達2500畝,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近10000畝;每畝效益高達6000-10000元,黃鱔養殖給當地群眾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二、龍蝦養殖迅速崛起
該區有大量低洼田及不規則的淺水池塘,特別是近年來修建公路、鐵路形成了沆凼,底不平,埂不齊,養魚種稻效益都很低,過去一直呈荒廢或半荒廢狀態,該區因地制宜,引導農戶發展龍蝦養殖。目前,龍蝦養殖面積達4200畝。
三、河道養蟹取得新突破。
該區沒有大湖泊、大水庫等大型水面,但經過境內的汲東干渠淹沒區面積較大,河灣、灘涂多,水質清新,河道內水草、螺螄等天然餌料資源豐富,多年來一直沒有開發利用。去年,通過招商引資,引來上?蜕,投資200萬元,在汲東干渠欄網1500畝,發展無公害河蟹養殖,一舉獲得成功。在他的帶動下,今年汲東干渠河道欄網養蟹戶猛增到14戶,新增養殖面積5000畝。
四、龜鱉養殖錦上添花
自2006年江蘇客商投資350萬元在汪家行農業生態園租賃土地興建60畝龜鱉特種動物養殖場后,今年新安鎮回鄉農民劉運保又投資400萬元在平橋鄉吳巷村創辦的“平橋運保特種水產養殖場”建成投產,該場一期建設占地80畝,建有孵化溫室500平方米,標準化池塘16口,四周圍墻,采用封閉式標準化的生產管理模式,主要從事鱷魚龜、巴西龜、水龜、中華鱉等稀有動物的人工繁殖和養殖。龜鱉等特種養殖為該區水產業增添了新亮點。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