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農民日報訊: 近日,國家海參行業標準制定研討會在遼寧省大連舉行,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科院黃海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寧波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大連水產學院10多位專家與大連棒棰島海產、山東好當家等近20家海參生產加工企業以及大連海洋漁業協會領導聚集一堂,共商海參標準。據了解,這是國內首次邀請眾多企業參與水產標準制定,同時也是大連、山東海參生產企業首次聯手參與國家標準制定。
近年來,海參產業發展較快,據統計2007年全國山東、大連海參產量已經超過6.5萬噸,產值突破100億元。龐大的市場吸引了眾多資金進入,海參生產加工企業迅速增長,一方面創造了很多海參加工的新形態,另一方面也導致海參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原有的海參標準已經不能涵蓋日新月異的加工形態,滯后于海參產業的發展。從2007年開始,國家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水產品加工分技術委員會受國家委托,開始研究干海參行業標準修改問題,大連海洋漁業協會了解這一情況后,由徐志寬會長帶隊組織大連部分漁業龍頭企業趕赴青島,及時與標準委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所取得聯系,表達了希望組織大連市漁業企業參與海參系列標準制定的愿望。隨后,根據國家水產標準委要求,大連漁業協會組織大連棒棰島海產、獐子島漁業等企業提供了制定標準所需要的海參樣品和有關數據。山東部分企業也參與了標準修訂前期準備工作。5月20日,在中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持下,大連漁業協會、大連棒棰島海產集團、大連獐子島漁業、大連玉璘海洋珍品、上品堂海參、大連壹橋苗業以及山東好當家、東方海洋等企業推動下,國家干海參標準征求意見及標準體系研討會在大連開發區隆重召開,獐子島、好當家、東方海洋等漁業領域三家上市公司、漁業領域僅有的2家中國馳名商標企業、多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均派代表到會參與研討。
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水產品加工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曉川研究員認為,海參市場發展很快,亟需規范。標準是規范的前提,大連和山東的企業對參與海參標準制定積極性非常高,說明這兩個地區海參行業和企業正在走向成熟,企業參與對提高標準實操性、針對性、有效性、及時性將起到重要作用。
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會長徐志寬介紹,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行業協會要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宣傳貫徹。這是協會的職責,協會的工作,更是協會服務會員,回報社會的主要方式。大連是我國海參主要產地,有眾多向棒棰島、獐子島、玉璘這樣的海參加工龍頭企業,在全國海參領域有著重要影響和地位。近年來,大連海參產業發展迅猛,市場上海參加工形態層出不窮,現有海參標準尚未形成體系,即使已經存在的標準也是多年前制定的,嚴重滯后于海參產業的發展,導致海參市場執法困難,良莠不齊。目前國家要修訂海參標準,大連海洋漁業協會有責任組織海參龍頭企業參與,這樣有利于標準更加貼近市場,便于操作。這次我們協會與院所、企業共同研究標準,實踐證明是成功的模式。本次會議已經確定了要不斷完善這種模式,開展海參系列標準體系的研究,近期應該開始即食海參、海參膠囊標準研究制定。今后,隨著海參標準的不斷完善,協會將積極爭取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支持,做好海參標準的宣傳貫徹,做好行業自律。
大連海洋漁業協會副會長、棒棰島海產企業集團董事長劉春寶告訴筆者,棒棰島海產企業集團以前多次參與國家、省市海參標準的制定,我們認為一流的企業是做標準。作為海參行業的龍頭企業,有責任通過參與標準的制定,規范海參市場,這次參會的大連、山東企業都是海參行業佼佼者,大家都是本著對海參行業負責、對廣大消費者、對自己企業負責的態度來參與的。本次會議基本確定了干海參新的標準指標,確立了海參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棒棰島海產愿意為海參標準體系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質量與標準研究中心副主任房金岑指出,本次研討會的意義不僅是確立了海參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同時探索了院所、企業、協會共同參與標準制定的新模式,對其它行業標準制定也有借鑒意義。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