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福建農業信息網消息:近日,余杭區良渚鎮漁農何國平在自家承包的350畝魚塘里放養魚苗,其中白鰷魚150畝,其他魚塘養甲魚等。何國平告訴記者,眼下白鰷魚的市場價每500克在12元左右,比養“四大家魚”收入高多了。據悉,余杭“三魚一蝦”(甲魚、黑魚、白鰷魚、青蝦)唱出動人“金”戲,去年收入75275余萬元。
余杭古有“魚米之鄉”美譽,漁業以“四大家魚”(花鰱、白鰱、鯽魚、草魚)為主。近年來,在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漁農壓減“四大家魚”養殖面積,向高檔魚方向發展。至目前,全區養殖甲魚面積達1.8萬余畝,黑魚養殖面積近4100畝,白鰷養殖面積2600多畝,青蝦養殖面積3200余畝。
余杭已經被命名為“浙江省生態甲魚之都”,這是本牌鱉協會與養鱉農戶齊心協力走生態養殖之路的又一項成果。協會就甲魚吃的飼料、防病用的藥都作了明確規定,符合生態鱉的各項標準。因此,“本”牌中華生態鱉不但在國內市場俏銷,而且還爬上了日韓尋常百姓的餐桌。最近,有的養鱉戶正在開發研究以甲魚為主料的湯煲、菜肴,以滿足都市人吃甲魚的需求。
運河鎮是余杭黑魚的主產地,當地漁農已經掌握了一套黑魚苗孵化、培育以及商品魚養殖的技術。同時,坐落在該鎮的“水鄉漁業”對黑魚產品進行開發,已成功開發了魚皮、魚果、九香魚肉,目前又對魚鱗、魚肚、魚肝、魚腸、魚血進行研究開發。據悉,魚鱗可做化妝品的添加劑,投產后僅運河鎮的黑魚鱗就能增加產值3億元。
部分養殖“三魚一蝦”的漁農,將自己的承包魚塘改造成休閑農莊,增加了垂釣、餐飲、喝茶的地方。像這樣的休閑農莊去年就有20多個,今年又增加了近10個。良渚鎮的“農博園”將于今年“五一”對外開放;五常、黃湖、倉前、余杭、中泰等鎮鄉也新建了類似的農莊,使漁業生產與休閑旅游業相結合。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