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浙江日報訊:“自從辦起天賜石蛙養殖場,我天天與石蛙打交道,現在是一門心思想著怎么當好‘蛙后’。”周素紅,這位昔日三門縣城的時髦女人,來到亭旁鎮半嶺村養起了石蛙。經過近3年艱苦努力,她把石蛙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終于在農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份事業。
像周素紅一樣,時下在三門縣,越來越多的城里女性看上農村大好創業前景。她們包地頭租荒山,種蔬菜水果,搞水產畜牧養殖,熱捧起農村的“泥飯碗”。據三門縣農業部門初步統計,目前該縣扎根農村創辦各類農業經濟實體的城里人有1000多名,其中女性就占了三分之一多,而且創業都具備了一定規模。
許麗珍原是三門縣城小有名氣的能人,她捧過國有企業的“鐵飯碗”,也在保險公司當過營銷員,都有不俗的業績。但她毅然放棄城里生活,只身一人跑到偏遠的亭旁鎮山區,承包了100多畝低產楊梅園,吸引周邊果農一起成立了湫水花果專業合作社,做起了“山大王”。
城里女人雖然選擇了去農村創業,但她們依然喜愛城里人的生活,愛美的本性并沒有改變。開了多年服裝店的鄭麗芬,自從搞起海水養殖后,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去年她又在花鼓漫島承包了約40畝蝦塘,因一時忙不過來,還把愛人拉去當助手。但她每次回到城里,總忘不了要好好化妝一番,看上去皮膚黑了點,也粗糙了許多,仍不失美麗時髦。她的出現,成了該縣水產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鄭麗芬告訴記者,搞養殖比賣服裝賺錢多得多,除了家里日常開支和兩個孩子上學費用都由她支出外,每年還能有十幾萬元存款。
三門縣農業局農技總站站長婁齊勝認為,這些城里女人相對于土生土長的農民,學歷更高,視野更開闊,市場靈感更敏銳。她們的到來,對于提升農業產業化層次和科技含量,改善農業經營方式起到了很大幫助。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