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野生揚子鱷不足120只
鄰近南京的上海,有一處純天然濕地保護區,那就是崇明島。春天的上海崇明島,萬物蘇醒,生機盎然。而在這里的偏安一隅,揚子鱷的野外生存實驗工作正在展開。
“揚子鱷都已經上餐桌了,怎么還是瀕危動物?”對于記者的疑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工養殖的確讓揚子鱷生命的延續不成問題,但是,這個種族的退化,令全世界遺憾。據介紹,揚子鱷是全球鱷類家族中個體最小的一種,作為中國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繁盛于兩億三千萬年前的“爬行動物時代”,同大熊貓一樣被稱為“活化石”。同時,它又是全球23種鱷類中最為瀕危的種類,且以每年4%—6%的速度減少。2005年,中外專家對野生揚子鱷分布情況進行了全面清查,野生揚子鱷數量僅為120只左右,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下降,只在安徽和浙江有零星分布。另一個可笑的對比是,由人工養殖的揚子鱷數量達到了上萬只,它們當中,有很多都是作為“食品”銷售。
從生命科學的立場來看,大量人工繁育種群,不僅使揚子鱷物種逐漸喪失了野外生存能力,且遺傳多樣性將逐漸喪失,來自各方的信息顯示,在繁殖揚子鱷過程中,已多次發現畸形體態,如腿短、眼瞎等。正是這種現狀,促使了國際動物組織開始對它們命運的擔憂。因此,尋找適當的種源進入野生生境,然后漸漸使得這一種群恢復昌盛,已經成為揚子鱷物種保護的關鍵因素。
近況:揚子鱷在野外生活1年
到今年6月,剛好是崇明島揚子鱷野外生活一周年。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中國項目主任解焱介紹,2007年6月,崇明島一共引入了6只揚子鱷,它們都是人工繁殖的,其中3只來自美國,都是從我國引入美國的揚子鱷的“后裔”,Evie來自于圣·奧古斯丁鱷魚繁育中心,Minnie來自于迪斯尼樂園,Behler來自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另外3只來自浙江長興揚子鱷保護區,分別叫 “嫦娥”、“新玉”和“大兵”。
據介紹,揚子鱷重引計劃是2001年在安徽召開的中國揚子鱷保護暨野外重引入研究會上決定實施的。項目由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無償提供支持。
記者了解到,這些揚子鱷種源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出來的,它們經過了變溫野外環境實驗和野外捕食的訓練,是體長在1.2米至1.7米之間的“大個子”。另一方面,注意雌雄搭配的這6只揚子鱷,有兩只雄的,四只雌的,在訓練時也有過自然交配經驗方面的訓練,所以,它們成為“先頭部隊”開始嘗試在野外為自己家族復興的夢想而努力。
科研:野外生活是“楚門的世界”
“崇明島那么大,而引入的揚子鱷活動范圍也很大,怎么監控它們的生活?”在階段性成果總結會上,專家告訴記者,6只揚子鱷完全進入這種野生狀態后,它們的身上都安裝了用于觀察揚子鱷行為動態的紅外線監控設備及錄像監測設施。通俗地說,它們其實就是“楚門世界”里的男主角,雖然沒有人工干預,但一舉一動都被監控著。記者看見,揚子鱷的背上有個長方形黑盒,盒子上方有天線,里面有敏感的雷達。這是美國專家通過手術將無線電遙測發射器固定縫合在揚子鱷背側雙排冠狀尾部的前段,預先設定發射器的信號頻率,用以識別不同個體,并隨時監控它們的去向。
專家介紹,經過近1年的跟蹤遙測,這6只揚子鱷的活動面積達300公頃,可以全方位活動,每日平均移動距離20米,最長遷移距離為1.4公里,在釋放后4個月,它們的活動終于趨于穩定,并占據了各自的“家園”。而今年冬季的大雪沒有對引入揚子鱷的命運帶來太大打擊!安妒澈蜕畋容^正常,適應環境的能力還是很強!睂<艺f。
擔憂:兩只揚子鱷因貪吃意外死亡
既然生活在野外了,就再也沒人去喂它們吃東西,所有的生存必須靠揚子鱷自己完成,這種自生自滅的方式,就是引入實驗和中國太多的揚子鱷人工養殖和旅游觀光區最大的不同。據介紹,揚子鱷放歸野外成功的關鍵在于捕食,包括魚、螺螄、青蛙等水生物。
“跟你在動物園或者人工養殖場所看到的不一樣,野外的揚子鱷活動性非常強,很多數據表明,天氣變暖后,它們的活動范圍超過了預期!辈贿^,正是這種超大范圍的活動,讓2只揚子鱷意外死亡。通報表明,2007年7月24日晚上8時,雌鱷“新玉”死于公園外河道;2007年8月18日晚上8時,雄鱷Behler也死于排水河。根據專家的分析,雖然河塘里本身食物也算豐富,但由于河中的食物豐富度更高,而河道中的箱網內還有大量螃蟹,兩只揚子鱷很可能是進入箱網取食時,無法掙脫溺水身亡。
“你不能把它看作是水生動物,其實揚子鱷沒有鰓,也不是水生動物,只不過揚子鱷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專家告訴記者,大部分時間它還是需要“呼吸”空氣,通常它們的洞穴都有出氣口,如果長時間在水里,同樣也會憋死。
展望:“極度瀕!50年后有望摘除
“當初我們擔心幾個問題!苯忪捅硎,“包括它們能否找到足夠的食物,能否自己打洞越冬等,但事實證明這些方面不存在太大問題!爆F在第一階段的實驗證明,揚子鱷適應能力非常強。
據了解,崇明島揚子鱷重引入項目和之前重引入實驗不同,因為以前基本在揚子鱷仍然出沒和殘存的地方,看它們能否跟“野種”合群。但是,崇明島之前盡管有揚子鱷,但已消失很久,而且水環境和內陸淡水環境不同,“揚子鱷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很好地適應,證明可更大范圍地重引入。如果在浙江、江蘇、安徽等地,找到適合的棲息地,應該可考慮野外重引入,讓野外揚子鱷數量大大提高!睂<液苡行判牡卣f。
因此,國際野生動物學會(WCS)動物保護學家、國際鱷類專家組副主席John Thorbjarnarson表示,在未來十年內,有望令野外揚子鱷恢復到250只以上,從IUCN“極度瀕危”紅色名錄中清除,變為“瀕!眲游,并力爭在50年內,讓揚子鱷轉為“易危”動物。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