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惠州新聞網消息: 一組深水網箱相當于120個傳統網箱
大亞灣區現有的第一組升降式抗風浪深水網箱作業水深達15至30米,抗風能力12級,抗浪能力7米,抗流能力1米/秒,風浪大或遇赤潮時網箱可下潛7米,可以避開風浪和赤潮的侵襲。一組網箱共4個箱,每個箱直徑13米,每個箱面積133平方米,網箱深度6米,每個箱體積798立方米,整組網箱的養殖空間相當于120個傳統網箱。抗風浪深水網箱可將網箱設置在離岸較遠的開放或半開放海域,不受內灣淡流、陸源污染和赤潮的影響,不會造成自身污染、場地底質老化和引起海區水體富營養化。在開放、半開放海域進行網箱養魚使病害大幅度下降,養殖規模和容量大大增加,單位水體養殖產量和利潤大大提高,養成產品質量也有較大幅度提高,還有明顯的魚礁效應,促進魚類到網箱設置區周圍棲息、聚集、覓食和繁殖。
抗風浪深水網箱養魚示范點在大三門島白沙灣碼頭,第一養殖周期結果獲得不少寶貴的經驗。深水網箱與傳統網箱對比有如下優勢:一是開拓新的養殖水域,不與傳統的淺海養殖爭場地;二是抗風浪能力強,能防赤潮,生產安全系數高;三是養殖網箱空間大,水體水質好,魚病少,生長快,成魚肉質好。相比之下,傳統網箱養殖金鯧魚成活率一般小于60%,養殖符合商品規格至少需1年,而在深水網箱的成活率則高達95%,達到商品規格僅需3至4個月。
全區數千公頃海域可深水網箱養魚
大亞灣區發展抗風浪深水網箱養魚具有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大、小三門島附近海域水深20米以上,可開辟抗風浪深水網箱養魚區的海域面積達數千公頃。目前,該區海域已有近六千箱傳統網箱,可為抗風浪深水網箱養魚提供充足的標粗培育大規格魚種。大亞灣是南海著名的浮水魚漁場,本港近千艘漁船每年捕撈產量保持1萬噸左右,其中五六千噸可作為養魚餌料,每年還有二三百艘外港漁船在澳頭港靠泊,提供水產品7500噸,其中亦有4千噸可作為養魚餌料。這些豐富的餌料資源,為大亞灣區發展抗風浪深水網箱養魚提供了物質保障。大亞灣區海洋與漁業部門有關人員表示,將積極協助深水網箱養殖戶的技術指導,做好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事項。
大亞灣區將發展深水網箱養殖作為解決轉產漁民就業的主要途徑,既為沿海減船轉產漁民提供大量就業職位,又增加漁民收入。以發展深水網箱養魚培育全區漁業龍頭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制造業(養殖具材、飼料)、水產加工業(冷藏、制冰、魚制品)和服務業(運輸、餐飲),將大亞灣建設成為省大型創匯漁業基地。該區海洋與漁業部門有關人員介紹,全區計劃2008年4至7月擴建二組圓形雙浮管升降式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示范成功后,向群眾、漁村和企業推廣,用4~5年時間在全區發展10~15組抗風浪深水網箱。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