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珠江商報訊:去年,中山市以推進現代漁業為主線,促進了漁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市水產養殖面積36萬畝,中山人到外市承包池塘10萬畝;水產品總量31.7萬噸,增長5.5%;水產品總產值34億元(現行價),增長6.5%,約占大農業總產值的60%;出口創匯8507萬美元,增長7%;漁農人均純收入、勞均純收入為17981元、24518元,分別增長5%和7%。
去年,全市養殖南美白對蝦11萬多畝、羅氏沼蝦1.4萬畝、脆肉鯇1.58萬畝、甲魚1.1萬畝、鰻魚8913畝、桂花魚7890畝,以上6個品種養殖面積近1.7萬畝,占全市養殖面積的47.27%。其中,甲魚年產量約1萬噸,總產值約5億元,養殖戶獲純利約2.5億元。小甲魚產業成為該市漁農增收的大產業。同時,該市引進的泰國筍殼魚、半滑舌鰨、寶石鱸、多寶魚、花鱷、鴨嘴鱘等新品種均顯示出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目前,全市共有水產加工企業36家,擁有冰廠冷庫40座,日凍結能力1187.5噸,制冰能力428噸,冷藏能力5957.75噸/次,年加工能力17.7萬多噸。水產品批發市場14個,占地約6萬平方米。去年全市水產品流通量27.9萬噸,增長3.5%。水產品加工量61931噸,增長10%,加工總產值3.5億元,增長15%。同時,他們重點打造中山漁業品牌,現有中國名牌產品2個,廣東省名牌產品9個,漁業名牌產品為省內之最,積極占領國內外市場。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