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春光燦爛。有讀者向本報舉報,雖是禁漁期,長江和嘉陵江仍有許多人在釣魚,餐飲漁船上也在售賣野生魚。
記者就此進行了暗訪。
漁夫
站上礁石釣江魚
昨下午1時15分,記者來到鵝公巖長江大橋下的江灘。在不足1000米的江灘上,記者看到至少有10人在釣魚。
“釣了幾條魚?”記者與一位戴著斗笠的老人搭上話。“還一條沒釣到呢。”老人邊說邊指了指身邊的塑料桶。“現在不是禁漁期嗎,怎么還出來釣魚呢?”記者問。“我是為了消磨時間才出來,再說釣一天最多也就釣上來一兩條。”老人說,釣到的魚大約有20厘米長。
記者看到,還有幾個人卷起褲腿,光著腳站在江中礁石上釣魚。
漁船
賣野生魚各有招
下午2時30分,記者來到磁器口古鎮。
記者以訂餐為由走進一條名為“古鎮船家”的餐飲漁船。迎賓小姐告訴記者,有野生魚賣。當記者提出要看看野生魚時,迎賓小姐表示要問老板,之后上了漁船的二樓。
記者趁機來到船尾,只見4個直徑約80厘米的圓網掛在船尾。每個網內分別裝著江團、鮎魚等。“這是什么魚哦?”記者問。“江里的。”一工作人員走過來說。他還告訴記者,魚是從打魚船上收的。記者返回大廳時,一個老板模樣的男子告訴記者:“沒有野生的,我們都是家養的魚。”
記者又來到一條名為“漁舟昶晚”的餐飲漁船,一陳姓女子接待了記者。“你這魚賣這么貴,怎么才能讓我相信是野生魚啊?”記者邊看菜譜邊問。“你要是看過我們放魚的地方,你就放心了。”陳告訴記者,他們漁船尾部系著小船,野生魚都放在小船上。“我們船上你看不到魚,要不弄不好就要被罰兩萬呢!”她說。記者來到船尾,果然看到兩條破舊小船。“魚在這里嗎?”記者指著小船問工人。“是。”工人肯定回答。
下午3時30分,記者來到大溪溝碼頭。走進“水泊梁山”餐飲漁船,記者來到裝魚稱魚的水箱處。“鯰魚58元/斤,大河鯰魚88元/斤。”一個水箱外面貼著兩張價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貴的是江里的野生魚。記者問一位姓李的樓層經理,野生魚是哪來的。李經理表示,那是采購部門的事,他不清楚。
記者走進“水泊梁山”旁的“新欣漁港”餐飲漁船。迎賓小姐把記者引到稱魚處。“黑色那種江團180元一斤,白的110元一斤。”迎賓小姐告訴記者。“黑的是江里的。”看到記者的疑惑,一位廚師告訴記者。迎賓小姐接著又給記者介紹了白鱔和“水米子”。“這么大的野生‘水米子’,很難得一見噢!”迎賓小姐熱情推介著。
漁政
人力經費都不足
從“新欣漁港”出來,記者撥通了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以下簡稱漁政處)公布的禁漁期監督舉報電話。然而,記者接連撥打3次都沒人接聽。
記者隨后聯系到了漁政處一位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現在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漁政管理人員休息等時間捕魚,運用“時間差”戰術來逃避監管。此外,很多漁船存放與出售魚兒的場所分離,增加了查獲難度。
該負責人還介紹,人力不足、經費欠缺是造成現在監管存在漏洞的重要原因。他還表示,漁政管理部門的經費也非常有限,“有的縣連一條船都沒有,經常出現‘人在岸上吼,船在水中游’的尷尬場面。”
該負責人最后表示,他們會克服這些困難,繼續加大監管力度。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監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