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圍繞建設水產強縣和現代漁業的目標,優化水產品結構,采用標準化生產,發展名優、高效漁業,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擴大無公害水產品生產規模。他們著力優化升級養殖結構,在穩定擴大“四大家魚”健康養殖規模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了名特優水產品的養殖。發展起烏鱧、河蟹、大口鯰、鱘魚等地方名優水產品的養殖面積3萬畝。戴廟鄉金山村家家戶戶養殖烏鱧,目前,該村烏鱧養殖面積4500多畝,年產烏鱧1.1萬余噸,畝純收入近4800元,2006年被省海洋與漁業廳命名為山東省烏鱧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成為遠近聞名的“烏鱧村”。同時,積極開展了觀賞魚、寶石鱸、漠斑牙鲆、湘云鯽、彩虹鯛等新品種的養殖試驗與推廣,全縣觀賞魚養殖面積今年已達到1000畝。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科技下鄉”等活動,把標準化養殖技術送給漁民。切實加強了對漁民的技術培訓,在沿湖鄉鎮舉辦技術培訓班,印發各類技術小冊子、明白紙,推廣“黃顙魚精養高產技術”、“大湖清潔養殖技術”等以及魚藕混養、魚蟹混養、稻田養蟹等生態養殖模式和標準化養殖模式,推動全縣水產養殖技術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礎上,選擇重點養殖區2—10個養殖戶作為示范戶,進行重點指導,重點管理,建立生產檔案、生產日志,通過示范戶帶動了示范區建設及全縣漁業生產。
該縣把全程標準化作為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主攻方向,教育水產養殖戶樹立健康養殖新理念,有效控制本源污染。相關部門還不斷加大對標準化生產環節的監管力度,在苗種繁育、水源環境、飼料投喂、藥物使用等環節上嚴格把關,做到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實施監控,保證了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編輯:羅成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