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省杭州市農業局介紹,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杭州市觀賞魚銷售量大幅度增長,高檔觀賞魚、水族器材不斷“游”入尋常百姓家庭。觀賞魚“受寵”讓很多水產養殖戶看到了商機,紛紛將原來的蝦、蟹養殖轉“戰”到觀賞魚養殖上了。
“兩條虎皮、兩條紅劍、一條血鸚鵡,還要別的嗎?”在吳山花鳥市場一個二十多平米的水族店里,魚缸、水草、漁食擺了滿滿兩個柜臺,十幾缸形態各異的觀賞魚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四位顧客正圍著“接吻魚”挑選,店主田野忙著為一位姓沈的女孩配售觀賞魚。田先生說,現在很多人喜歡在家里養一缸觀賞魚當寵物,有的寫字樓、酒店大堂都設有魚缸,所以到這里買魚的人挺多的。相對而言,企業買紅色的“發財魚”比較多,有的一買就是幾十條,為的是圖個好彩頭。個人買得比較多的是接吻魚、鸚鵡魚、紅劍、錦鯉和金魚等,銷售金額在1元到百元之間不等。
筆者走訪了其他幾家水族店,發現觀賞魚的價格差距特別大。拿錦鯉來說,小的只要幾元錢,稍微大點的就要50多元。一位自稱做了十來年觀賞魚生意的店主說,他們這里主要針對中、低端市場,價格還算便宜的,有些品質好的錦鯉要賣幾千甚至幾萬元。觀賞魚的價格與運輸的成本和魚的品種、繁殖難易程度及所具備的審美價值有關。這幾年隨著市場對觀賞魚認可度的提升,有些人甚至不惜在觀賞魚上一擲千金。
觀賞魚市場的升溫吸引了眾多養殖戶由傳統四大家魚和蟹、蝦養殖向觀賞魚養殖“轉型”。“把魚喂好些,明天上海的客戶來拿貨。”蕭山新塘街道一都孫村的魚塘邊,老板吳土良一邊囑咐員工,一邊輕輕撥動了一下“魚塘投飼機”。只見土黃色的魚塘,一下子被染成火紅一片,成千上萬條紅鯽魚爭先恐后地浮了上來,還有魚兒不時地躍出水面。吳土良說,別看這些魚不起眼,一個魚塘的觀賞魚一年可以賣10多萬呢!吳土良從事水產養殖20年,這幾年開始“轉型”發展觀賞魚養殖。吳土良說,甲魚、河蟹、四大家魚、對蝦他都養過,但最賺錢的還是養觀賞魚,只要不出病害,一般每畝觀賞魚的產值在8000元左右,比養四大家魚高一倍。出于對觀賞魚前景的看好,吳土良把60%的蝦塘改成了觀賞魚塘。現在他共有8個觀賞魚魚塘,養殖面積從四年前的10多畝擴展到80多畝,觀賞魚的品種也從當初的紅鯽魚發展到日本錦鯉、朱紋錦、紅白錦鯉等五六個品種。“我這里還有10萬元一條的日本錦鯉呢!”吳土良自豪地說,80多畝魚塘的觀賞魚總共有5萬多公斤,一年下來總產值達七八十萬。如今他的觀賞魚通過杭州各大觀賞魚銷售和批發市場銷往全國各地,產品供不應求。
杭州九溪魚園總經理吳劍偉也說他的觀賞魚供不應求。他總共有500畝左右的魚塘,主要養中國金魚和日本錦鯉,每年40%左右銷往國外,年產值300萬元左右。這幾年隨著觀賞魚越來越多地進入尋常百姓家,他的產業越做越大。除了賣觀賞魚,吳劍偉還以“魚”為媒介,發展起垂釣、燒烤等項目,帶動了休閑產業的發展。
市農科院水產所馮曉宇所長告訴筆者,觀賞魚產業鏈的發展延伸很廣,它除了觀賞魚養殖業內部高度關聯的種苗、飼料及漁藥等產業外,還可以帶動水族器材、娛樂競技、文化鑒賞、休閑養生等外部產業的發展。研究表明:觀賞魚養殖業直接帶動10個大類、10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一般來說1元錢的觀賞魚(俗稱“濕貨”),可以帶動10元左右的養魚器材、漁糧、漁藥(統稱“干貨”)的配套發展。馮所長說:“杭州是休閑之都,很多人把養觀賞魚作為美化居室、陶冶情操的一種生活方式。目前杭州觀賞魚的銷量每年以20%到30%速度增長,前景非常誘人。”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