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9/28訊 美國將于今年12月正式實施新的食品注冊登記制度。有關專家指出,該制度的實施將對我國食品出口產生深遠的影響,短期內所造成的直接影響將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增加出口成本,使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削弱。該措施涉及食品的原料生產、加工、包裝、儲運等所有環節,所有環節的費用都將因此增加,勢必導致成本攀升,價格競爭力減弱。
二是貨物出口時間拖長,品質保障風險加大。由于該措施實施范圍廣,而我國的檢驗檢疫力量相對不足,將導致貨物流通時間拖長,從而影響出口食品的品質。該制度的遠期影響難以估量。
有關專家認為,美國新的食品注冊登記制度名義上是一種反恐措施,但由于其實施范圍廣、手續繁雜、措施嚴厲,客觀上將產生貿易限制和貿易保護效果。面對國外對我國食品及農產品設立的“綠色壁壘”,出口企業應大力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行業自律,加強自我約束工作。只有變政府部門的行政約束為相關市場主體的自我約束,才有可能建立一套 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最終改變我們在國際貿易中的疲于奔命的尷尬局面。因此,相關企業必須高度重視該制度所帶來的貿易風險,未雨綢繆,及早作出應對:及時跟蹤新制度的發展動態,了解美國關于食品和農產品的相關法規,按照要求進行技術改造,組織生產。
美國的食品和農產品廣泛采用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體系),我國相關企業應了解并根據該體系的要求進行生產管理,取得 HACCP認證這一通往美國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美國實施《生物恐怖法》的目的是“防恐”,相關企業在生產中要建立“防恐”的理念,加強企業內部生產管理,避免人為因素危害企業產品的衛生安全。
負責食品及農產品的原料生產、加工、包裝、儲運等不同環節的企業,必須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協作,建立避險機制,以免“一環不慎,全行皆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