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記者從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遼寧省“十一五”海洋與漁業經濟發展目標已經確定,未來5年間,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計劃實現1000億元,增加值480億元,年遞增幅度分別為12%和12.2%。其中水產品總產量計劃實現500萬噸,年遞增幅度為3.3%;海洋捕撈產量為152萬噸,保持零增長;漁業養殖產量為348萬噸,年遞增幅度為5%,養殖產量占漁業總產量的70%。
“十一五”期間,我省6個沿海市和沈、鞍、本、遼、撫5個內陸市將按照以民營經濟為主,由傳統漁業向現代精品漁業轉變,由粗放管理向現代管理方式轉變的思路,努力實現漁民增收、產業增效、財政增長。據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領導介紹,未來5年全省將把漁業發展工業化、漁業經濟布局區域化、漁業產品優質化、漁業資源管理法制化、漁業養殖產業化、漁業生產現代化、漁業服務社會化落到實處,通過“近養精品遠捕撈,龍頭牽動深加工”來實現目標。
大力發展精品漁業。重點發展以海參、灘涂貝類、河豚、鲆鰈魚類、河蟹、觀賞魚等名特優新珍品為主的80個漁業精品增養殖區。到2010年,80個養殖區精品面積達900萬畝,帶動全省精品增養殖面積達1100萬畝。
積極優化海洋捕撈產業。嚴格執行伏季休漁、海蜇管理等各項漁業法規和管理制度,實施增殖放流,開展人工漁礁建設,修復近海漁業資源,保證近海捕撈生產規模適度、科學有序。積極發展境外捕撈漁業,改變以拖網為主的單一作業方式,拖、釣、圍等多種作業方式協調發展,提高遠洋漁業的綜合效益和發展水平。
全力推進水產品加工業。擴大水產品來進料加工,開拓國外市場,特別是歐美等國市場,逐步實現由初級加工品(或半成品)出口向精深加工成品出口轉變。重點發展5個水產品加工產業帶和20個加工園區,包括25家加工量逾5000噸、產值超5000萬元的龍頭企業和25家加工量逾萬噸、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據悉,到2010年計劃漁業創匯15億美元,年遞增6%;實現漁民年人均純收入1萬元,年遞增4.6%。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