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5日起,東海海域進入了為期3個月的“休漁期”。休漁一個多月后,記者走訪了上海市一些農貿市場的水產品攤位,發現河水產品基本成了水產品的主角。
在赤峰路上的曲陽副食品商場,水產品攤位上以河鯽魚、河蝦等河水產品居多,帶魚、黃魚等海水產品相對較少。前來買菜的市民也大多在河水產品的攤位前流連,幾個出售帶魚、黃魚的攤位少人問津。東海“休漁”期間,上海市場上的海水產品以養殖海鮮和凍品海鮮為主,供應量相對充足,“但是這些冷凍的海鮮肯定沒有那么新鮮,口感不夠好。”一位市民說。
在一個出售海水產品的攤位,攤主告訴記者,休漁后,近段時間帶魚的貨源量相對較少,因而價格比較貴,買的人較少,大帶魚一斤要賣到13-16元不等,較一個月之前上漲了2-3元一斤小帶魚則要9元一斤。
“小帶魚賣這個價錢還是虧本的,”這位攤主無奈地說。而小黃魚的售價則無多大變化,基本在6元一斤。
相關部門向記者解釋,夏季是海洋主要經濟魚類繁育和幼魚生長的重要時期。實行“休漁”,旨在讓魚類更好地生長繁殖。近幾年,帶魚、小黃魚、大黃魚等6種主要經濟魚類在網獲比例中每年都有不同幅度上升,帶魚、小黃魚、鯧魚的上市量和條重都明顯增加。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