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9/22訊 本報披露的“問題蝦”和受污染的“海瓜子”問題,已引起市海洋漁業部門的高度重視。一套關于建立遏制類似水產品進入市場的長效管理機制的方案正在制訂,即將出臺。市海洋漁業部門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讓市民吃上放心水產品,他們責無旁貸。
據了解,目前有問題的水產品主要來自人工養殖。目前進入市場銷售的有數百家,一旦出現個別不法養殖戶和經銷商,難保不出現有害水產品流入市場。
據透露,新出臺的措施將改變傳統的產供銷模式,形成新型的產供銷鏈條。政府將扶持幾家龍頭企業養殖和收購水產品,由龍頭企業指導和監控養殖過程,并以企業品牌和信譽擔保質量,讓水產品經營也有品牌,這品牌包括質量和服務內容。一旦企業出現不良記錄,就禁止市場準入。漁業部門還將定期對域內養殖水產品藥物殘留進行監控。
據悉,將來進入廈門市場的水產品必須附有《產品標簽》、《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水產養殖用藥記錄》,其中《水產養殖用藥記錄》應當保存至該批水產品全部銷售后2年以上。
相關新聞:合法經營者受連累
有關人士建議工商部門及時公布經營者的不誠信記錄,保護合法經營者
本報訊(記者 林森泉)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湖濱四里市場,發現賣水產品的攤位生意冷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攤主告訴記者,“壞事相連累”,105號攤位賣筼筜湖的“問題蝦”被曝光,市民自然不愿再來這個市場買水產品。但有些不法的餐店和小酒家還是會來,因為他們貪圖利潤,受污染的東西便宜。
有關人士稱,對市場的經營者,工商部門應該為他們建立誠信公布制度,及時向消費者公布攤位經營者的不誠信記錄,這樣,大部分的誠信經營者才能得到保護,餐桌污染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
支招:如何辨認“問題蝦”?
廈大海洋系周時強教授說,生物物種的特征是一樣的,沒有差異,表面上很難判別,但衛生標準不一樣。筼筜湖的蝦蟹魚比較臭,有的外表有污泥,有的有汽油味。受污染的蝦魚煮熟后,口感很差。(林森泉整理)
說法:
廈門聯合信實律師事務所律師:打撈、販賣產自污染水域,不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問題蝦”已經違反了法律規定,根據相關法規,如果消費者食用不合格產品后造成損害,生產、銷售者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衛生防疫部門:水源如果被污染,水產品就有可能受到農藥、重金屬、放射線的污染。因此要盡量選新鮮、形體正常的水產品;發現魚蝦等水產品有異味,不要買,更不要吃,這是水產品受污染的最直接表現。(陳泥 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