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3年09月26日新聞)每年國慶節(jié)前后,都有大量河蟹涌入市場。記者近日在鞍山水產批發(fā)市場看到,幾乎所有攤位都賣河蟹,價位按大小分檔。一位商販說,今年的價格只有去年的一半。盡管中秋節(jié)那天河蟹價格稍有起色,可第二天又跌落到原先的水平。今年河蟹真是便宜——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經營者都有這樣的感受。
河蟹市場為何出現“跳水”價格?據鞍山市臺安縣水產局介紹,近幾年養(yǎng)蟹的農民越來越多,河蟹上市量連年猛增,今年該縣稻田河蟹養(yǎng)殖面積增加了30%,達到1300畝。國慶之后所有蟹農都將面臨同樣的問題,在上凍之前須將螃蟹清理掉。因此今年商販們從蟹農收購河蟹的開口價就較去年低出一截。盡管今年個重在100克以上的大蟹,價格和去年差距不大,但貨源卻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今年從開春到入夏以來,多日高溫無雨,蟹田換水量嚴重不足,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水質污染嚴重,造成蟹病高發(fā),河蟹死亡率也高。生存下來的螃蟹,也因在生病期間錯過了最佳生長期,個頭不會太大。
臺安韭菜臺偏養(yǎng)村農民馬占榮是當地的養(yǎng)蟹大戶,前年他開出100余畝的澇洼塘專門從事養(yǎng)蟹。對于今年河蟹價格如此慘淡,他有自己獨到的見地。“去年一公斤蟹苗要60元左右,今年好蟹苗才8元錢,蟹苗價格如此低,就是雇人揀母蟹苗,刨去雇工費用也不到去年一半。所以以前一畝地才放5公斤蟹苗,今年不少人投放超過10公斤,也難怪沒有多少大個兒螃蟹了。”馬占榮的蟹塘每畝只投放5公斤蟹苗,不過開春以來的干旱少雨,讓他傷透腦筋。打了一眼水井,買回4臺水泵,勉強熬過難關,可瘦小的螃蟹使得今年的利潤大打折扣。
臺安新華農場的蟹農反映,今年本地市場上出現不少外地產的“大閘蟹”,個頭一般要比本地蟹大一些,口味雖與本地蟹相去甚遠但價格卻很低。外地蟹沖擊是造成蟹價疲軟的另一原因。
其實,河蟹價格走出低迷完全有路可行。據悉,在今年盤錦市舉辦的河蟹大賽中,大河蟹成了搶手貨。前些年盤錦以向南方出售扣蟹(1齡蟹)為主,出售成蟹(2齡蟹)只占一小部分。今年盤錦向韓國、日本及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出口成蟹40噸,前景十分看好。順應市場供求規(guī)律,盤錦蟹農的熱情正在由大養(yǎng)蟹向養(yǎng)大蟹轉移。另外,江蘇省為保證螃蟹等出口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自提門檻出臺幾項措施以確保質量。規(guī)定養(yǎng)殖場周圍環(huán)境必須衛(wèi)生良好、無污染源,養(yǎng)殖場和用水水質具有完善的安全衛(wèi)生控制體系等等,以此確保出口螃蟹暢行無阻。這些經驗值得借鑒。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