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年1月28日新聞)呂山鄉南楊村魚種場自去年開始人工培育野生太湖鯔魚,目前該技術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太湖鯔魚是太湖的傳統經濟魚類之一,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近幾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太湖捕撈野生鯔魚的數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為了迎合市場,呂山鄉南楊村魚種場本著“野生家養”的理念,根據本村依托太湖這一特有的水產種質資源寶庫,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在野生太湖鯔魚人工繁殖技術上進行了吸收、消化、創新,形成了太湖魚類苗種生產基地。在經過清塘消毒、采購培育親魚、人工催產、人工輔助孵化、魚種運輸、夏花培育試驗等的初試成功后。在今年,該魚種場將繼續投入60萬元,投放1000余公斤的野生太湖鯔魚魚苗,進行研究親魚的雌雄比例,提高人工受精和催產率技術研究、提高人工輔助孵化鯔魚苗成活率及出塘率技術和管理辦法。據悉,該魚種的投入能給當地的養殖戶帶來顯著的經濟增效,有利于該魚種場的效益增收、有利于緩解太湖野生鯔魚捕撈,保護野生鯔魚魚種資源。同時還能有效地解決市場需求矛盾,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餐桌消費和營養需求,還能對提升水產領域效益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據了解,呂山鄉南楊村魚種場是我縣目前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繁育魚種數量和品種最多的村集體魚種場,同時也是我縣主要淡水魚苗和特種水產種子種苗生產基地,是我縣唯一一家擁有省農業廳核準《水產種苗生產許可證》的村集體自主經營水產魚種生產單位。在2004年,該魚種場加大了優質種苗的繁育與推廣,組織生產傳統家魚3億多尾,夏花7000萬尾,繁育成功特種水產新品種若干;加快新品種引種試繁試養,今年共育成花魚骨魚苗880萬尾,成功地為我縣水產養殖市場淘汰了前景不好的老品種,提供了種子種苗資源;加大了對魚種場擴建和技術改造,今年投入7萬多元,在原有的180畝親魚塘基礎上,擴大了魚種場魚塘面積50畝,進一步重視了科研工作。在擴大生產規模、引進特優新品種外,加大了發展后勁的挖掘和開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