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上海消費市場信息快速反應系統”提供的最新數據,本市水產市場量減價升,進入低迷期。
從近兩年來“快反系統”的水產交易市場指數可以看到,3月的水產交易市場指數都是位列全年的較低位。
今年的3月至今,水產市場照例進入了低迷期。據銅川水產市場信息,節后的銅川水產市場周而復始地進入了周期性的淡季,成交量同比去年減少了6.21%,成交額同比去年下降1.21%,市場平均價同比去年上升5.33%,呈現量減價升的格局。
大部分水產品價格都維持在高位運行,個別品種同比去年不斷創出新高,如草蝦、青石斑、澳洲龍蝦、象拔蚌、鱸魚等同比上升都在20%以上,漲幅最大的青蟹和黃鱔,同比分別增長了38.20%、92.43%;交易量大幅縮減的水產品為黃鱔、河鰻、草蝦、南美白對蝦、沼蝦等,同比去年分別減少44.94%、44.17%、27.89%、26.87%和23.25%。
據業內人士分析,造成量減價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水產行業正在作結構上的調整,一些名、特、優水產品主導市場,使平均價格整體上升,加之水產養殖飼料等經營成本不斷提高,更是促使水產品價格向高位攀升。
由于今年年初開始全國大范圍持續低溫,魚、蝦、蟹生長受到抑制,近海捕撈也受到較大影響,加之春節期間捕撈上市量過猛,導致了3月水產品上市量的下降。
3月魚、蝦、蟹進入繁殖期和生長期,未成熟的水產品此時是不可能出塘交易的,這也是市場交易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業內人士預測,只要熬過3、4、5三個月,這種局面就可能被打開,屆時量增價跌又將重現。但是再要回到前幾年的價格,卻有一定的難度。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