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1月14日至15日,中國大陸、臺灣、日本民間鰻業產銷情況交流會在香港舉行。
交流的主要議題是:(1)產銷情況;(2)鰻魚的資源保護;(3)藥殘與安全問題。
日方指出,中國鰻魚已占日本市場消費70%,希望溝通各方的生產情況,通過交流,促進產量穩定,價格隱定。并表示對中國大陸歐鰻養殖的關注。
中方通報了目前鰻魚的生產情況。指出:今年出現孔雀石綠問題后,從中央到地方都做了大量工作。中國養鰻業從2002年起基本沒有使用孔雀石綠,但因為背景污染等各種原因,還存在一些問題,現正在推廣健康養殖模式,情況正在得到改善。今年進口的81噸歐鰻苗,在福建養殖約70噸,由于5月份之后連繼下雨,死亡率約達3—5%,生長緩慢,今年沒有可出口的歐鰻。至于歐洲鰻養殖過程出現“狂奔病”的原因和防治辦法,因主要是環境不適應的原因。對這種情況沒有什么特殊辦法。在保護鰻魚資源方面,福建于8月19日在閩江放流了條重500-750克的鰻魚1萬條。今年6次臺風,一個約100噸的鰻魚塘被沖垮,每年因臺風損失的鰻魚約占1—1.5%,客觀上也增殖了資源。為進一步保護資源,福建鰻協向中國鰻工委和其他省的同行提出了停止出口鰻魚苗的建議。
各方通報的生產情況是:
日方預測今年鰻苗生產可恢復到正常年份,苗情看好,預計投苗18-19噸。至明年8月份,日本可供市場的存塘量約1萬噸。今年市場消費下降10%,全年消費12-13萬噸;明年將進一步下降,估計降至10萬噸左右。
中國大陸通報現有鰻魚存塘量約3.5萬噸。到明年8月,可出口烤鰻約2萬噸,可出口活鰻7000噸。
臺灣通報,至明年7月份,可出口的鰻魚量為6500噸,其中老鰻1500噸,今年新投放的可產5000噸,正大力內銷,能否提供出口說不準。
臺方指出,按三方所報,明年各國可供應日本市場的鰻魚只有5萬多噸,不到消費量的一半,是否會造成日本市場的困擾?要求日本對進口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鰻魚放寬限制。當前日本出池鰻魚和加工鰻魚都沒有經過檢查,而只對中國大陸、臺灣進行嚴格檢查,這是違背WTO精神的。
日方答復:日本養鰻者都會自己做檢查。雖然水產廳沒有檢查,但每個縣都有一個檢驗所,是自己去做檢查的。允許使用的藥品只有6種。被檢出使用違禁藥品要罰款。你們被檢出只是禁止進口,相比之下,你們是很幸福的。
臺灣鰻協理事長長說:對這樣的答復無法認同。“自主檢查”與“強制檢查”完全不一樣,日本的自主檢查是“目測”,沒有像對臺灣、大陸這么苛刻。應該平等待遇,希望日本能夠檢討。呼吁日本水產廳對臺灣與大陸的鰻魚降低檢測標準,F在孔雀石綠檢測標準高于美國,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嚴重影響了正常銷售,這樣做是不對的。
大陸的代表指出,養鰻業的宗旨應該是共同把這個事業發展起來,把市場做大。而不應該把它越做越小,讓市場萎縮。鰻魚是日本的文化,作為日本養鰻界的協會,有義務起延續文化的作用。當前養鰻業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不是生產技術,而是如何使市場正常化,克服人為的干擾。(水產飼料快訊)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