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一周內,花鰱價格降了一半:由12元/公斤降為昨日的6元/公斤。不僅如此,包括白鰱、草魚等常見淡水魚價格都在下挫,降幅為20%—50%,海鮮也受到了“牽連”。
記者在家樂福、石灰市農貿市場了解到,今年零售價曾一度高達16元/公斤的草魚,昨日跌至最低點:10—11元/公斤,比一周前下降20%左右。此外,白鰱為5元/公斤,而一周前為8元/公斤;鯽魚價格基本不變,仍為11元/公斤。
淡水魚價為何下降?魚販這樣抱怨:都是天熱惹的禍——近來天太熱,魚類的運輸、保養等難度加大,而豬肉價格下降,魚價也難走高。
盤溪水產市場一經營戶告訴記者,白鰱、花鰱、草魚的保養存活期比鯽魚短,而且大多從湖北等地長途販運。長距離運輸使供求關系不便控制,一旦天熱,魚多了,自然會降價。鯽魚主要來自成都,由于運距短,鯽魚的供求關系相對平穩。
“淡水魚降價,也直接導致了海鮮價格降低。”西三街水產市場廖老大海鮮魏先生介紹,各種海鮮的價格都出現了向下波動現象,不過,由于海鮮數量小,而且多為魚販訂單配送,多數品種降價幅度不超過15%,只有基圍蝦降幅為30%左右,由一周前的50元/公斤降為現在的36元/公斤。魏認為,基圍蝦降價與淡水魚降價關系不大,主要是受美國反傾銷的影響,大量基圍蝦不得不出口轉內銷,致使量大壓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