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今年甲魚價錢賣得太低了,剛好保個本,烏龜還沒有賣出,看來是要虧本了。”湖州吳興區東林鎮東明村龜鱉養殖戶陳月根,面對當前龜鱉行情的低迷,很是無奈。
陳月根今年可以銷售的龜鱉達4.6萬只。甲魚雖已全部銷完,但價錢卻跟去年不可同日而語。陳月根說:“今年最高時每公斤才賣23元,最低時只有18.6元,去年收購時最高價每公斤可以達到44元,一般也有30-36元。”一只半公斤重的甲魚,從買進苗種到養大,各種費用算上成本要9.1至10元。今年,龜的行情跟鱉半斤八兩,去年每公斤32至40元的巴西龜,今年已跌到25至26元。陳月根甚至咬咬牙表示,巴西龜就是21元/公斤也賣了。巴西龜的養殖成本高于鱉,這樣的價錢必虧無疑。而當地有著與陳月根同樣煩惱的養殖戶還真不少。
曾經在餐桌上“稱王稱霸”的龜鱉,如今市場為何如此不景氣?湖州市農業局漁業處處長陳豐剛分析,今年湖州地區的龜鱉產量遠大于去年,達到了5700萬只,而去年只有3700萬只。整個浙江更是達到了2億只的供應量,供大于求必然使龜鱉價下落。此外,質量不高,在市場上占大多數的溫室養殖龜鱉,因營養、口感等方面原因,價格遠低于野生或仿生態養殖的龜鱉。
據東林鎮龜鱉養殖協會介紹,整個東林鎮,采取溫室養殖方式的農戶達到了99.4%。由于去年效益好,養殖戶一下子由528戶猛增到今年的1283戶,產量也由去年的720萬只躍升為1909萬只,增幅達到了165%,加上苗種、飼料等價格提高,據估計,今年東林鎮龜鱉養殖戶能賺錢的不到30%,其余的則是虧本或勉強保本。
如何能使東林鎮這個湖州地區最大的龜鱉養殖生產基地走出困境呢?龜鱉養殖協會秘書長楊偉良認為,首先要改善東林鎮龜鱉養殖上的技術薄弱問題,推廣仿生態養殖。其次,就是要加強品牌建設,形成東林龜鱉的名牌效應。再者,東林鎮養殖戶許多都是貸款的,采用生長周期短的溫室養殖,雖然有資金周轉快的好處,但也因此影響了龜鱉的品質。因而,如何解決養殖戶的資金短缺問題也是當務之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