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前,記者從縣水產站獲悉,5月份起我縣的水產養殖戶,每天將會定時收到水產養殖次日“魚嚎”警報。這將為我縣的廣大水產養殖戶預防“魚嚎”,提供科學合理化的指導,有效降低因“魚嚎”帶來的經濟損失。
據介紹,“魚嚎”也叫“魚浮頭”,即魚群紛紛到水面上來活動,夏秋季節易發生。“魚嚎”的原因主要是缺氧所致。具體來說,天氣情況是主要原因。在陰天或下雨天,氣壓較低,空氣中所含的氧氣量相對較少,氧氣通過水面傳入水中的也相對少了,水中的植物不能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卻一直消耗著水中的氧氣,使得水中的含氧量進一步下降。另外,在現在的季節,魚已經由小變大,魚塘載魚量增多,魚占用魚塘的空間也大了,使得魚塘中的氧氣消耗更加多。再加上魚類的廢棄物和肥料沉在塘底,由于氧化也要消耗氧氣,因而水中的含氧量下層要少于上層,這也是生長在中下層水域的鳊魚和草魚更容易“嚎”的原因。
“魚嚎”預警客觀自動化系統是湖州市氣象臺研制的一項為農服務科技成果,利用氣象信息及時發布的水產養殖次日“魚嚎”警報。經過菱湖三年試用,預測準確率平均達87.6%,減少經濟損失近千萬元。“魚嚎”預警共分五級,按照魚嚎指數、水中融氧量、魚嚎程度從低到高來劃分。目前在全市水產養殖中推廣使用。
水產站工作人員還介紹了幾種魚塘防“嚎”的辦法:加入新水,如用水泵往魚塘里灌水;開動增氧機,使上下層水域交換流動,增加水中含氧量,尤其是下層水域的含氧量;在魚塘里拋灑增氧粉;還有加強巡塘。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