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物價上漲的影響沒有波及到西寧魚類市場。記者近來在走訪中發現,桂魚等空運魚的價格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鯽魚等魚的價格比去年稍有上漲。但是在整個西寧市場上鮮見本地養殖魚的影子。而在一些商販的眼里,青海只有湟魚,對于本地養殖魚的情況卻知之甚少。
11月6日,記者在西寧市交通綜合批發市場看到,前來購買魚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市場內銷售鯽魚等魚的一名商販告訴記者,他們所售的魚均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今年的銷售價格較去年高一些(每公斤高兩元錢)。當記者與這名商販談到青海本地水產養殖時,他說,因為進價較高,他們從來不賣青海本地養殖的魚,目前市場上很難找到一條本地養殖的魚!而一名銷售桂魚的商販告訴記者,桂魚都是通過飛機或火車從南方運過來的,今年的價格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如果魚的供應量充足的話,今后一段時間魚的價格不會上漲。對于青海本地養殖的魚,這名商販稱只知道青海產湟魚,但是現在不讓賣,而對于本地是否還產其他魚根本不清楚,也從來沒有賣過。隨后,記者又走訪了西寧市莫家街等市場,發現市場上根本沒有賣本地養殖的魚。
青海省水產研究所王科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受環境的影響,在南方盛產的許多魚并不適合在青海養殖。但這并不表明青海不適宜養殖魚,并且目前在市場上出售的許多魚在青海都有養殖。至于為何本地養殖的魚在市場上鮮見,王科長認為,一則是宣傳不夠,致使許多人根本不了解青海本地養殖的魚;另一方面,由于本地養殖的魚成本較內地高,像內地兩年魚苗就可以長大,而我省卻要3年時間。這樣本地養殖的魚要占領市場就困難一些,同時這也影響了養殖者的積極性,近年來青海從事魚類養殖業的人明顯減少。魚的產量減少,而價格還偏高,本地養殖的魚在市場上少見便不足為奇。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我省本地并不缺少大型養殖場,光年產魚上百噸的養殖場至少有兩個,但是要怎樣與外地水產業較量,需要相關方面思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