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12時起至9月16日中午12時,東海海域(北緯35度至26度30分)將進入伏季休漁期,捕撈帶魚、小黃魚、鯧魚的漁船按規定將停止作業3個月。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守霖稱,東海“伏休”期間,養殖海鮮和凍品海鮮將與往年一樣放量入市“填空檔”,零售市場中魚、蟹、蝦的總體行情不會發生大幅波動。
養殖小黃魚“伏休”唱主角
在東海“伏休”期間,休漁漁船必須進入指定港灣集中,執行“船進港、人上岸、網入庫”的規定,讓東海漁場的野生魚、蝦、蟹更好地生長繁殖。
吳淞有6個專供漁船卸貨交易的碼頭,昨天每個碼頭都已“空落落”。軍工路東方國際水產中心是本市海鮮的主要集散地,漁船多時每天有4-5艘靠碼頭卸貨,昨天也已無船抵達。浙江漁民用冷藏車從小洋山運來的新鮮魚、蝦、蟹仍有,但數量較少。記者在現場看到,交易量最大的已是浙江寧波等地用冷藏車運來的養殖黃魚。這種養殖黃魚規格不一,但條條魚色鮮黃發亮,“賣相”要超過船捕小黃魚,每斤批發價在8-12元。
一位市場行情統計員告訴記者,剛捕撈上岸的新鮮魚、蝦、蟹上面,都鋪著薄薄一層碎冰,通稱“冰鮮”。浙、粵、魯等地沿海養殖的海鮮如大黃魚、小黃魚、草蝦、白對蝦等也屬于冰鮮,每天到貨量很多。船捕冰鮮和養殖冰鮮一周的集散量要超過1500噸。平時船捕冰鮮和養殖冰鮮的到貨量相差不大,隨著船捕冰鮮減少、斷檔后,養殖冰鮮的入市量就會逐漸增加,加上經過冷庫深度冷凍的帶魚、小黃魚、鯧魚、烏賊魚等凍品海鮮,整個東方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的每天集散量保持在500噸上下。
船捕海鮮價稍稍往上翹
東海“伏休”后,上海仍有6艘“特許捕撈”漁船,其中3艘是捕撈帶魚、小黃魚、鯧魚的底拖網及帆張網漁船,3艘是專門捕撈毛蝦、梭子蟹、小雜魚的桁拖網漁船。這些船只每次的漁獲較少,主要用于科研,多余的就在碼頭批發,批發價則已稍稍往上翹。滬崇漁19189的一位漁民解釋,如今柴油漲價,每次出船的柴油費用要超過2萬元,加上冰屑費用和機師、船工開銷,每次出海作業的漁獲超過3萬元才能“打平”。批發價稍微漲一點,是因為成本開銷增大了。
虹口區豐廣農貿市場一位專門零售船捕新鮮帶魚、毛蝦、梭子蟹的攤主說,近期船捕海鮮批發價往上翹,除了出海成本增加以外,也有“物以稀為貴”的因素。條重1斤左右的帶魚原先的批發價是每斤6.8元,如今漲到了7.5元。每箱15斤的毛蝦原先的批發價是100元,如今漲到120元。從船上卸下來的梭子蟹只只都是2兩重的“小模子”,開價居然比以前的3兩蟹還高。不過這位攤主估計,隨著養殖冰鮮、凍品海鮮入市量的增加,船捕海鮮價很快就要往下跌。
街頭又現假冒“熱氣魚”
帶魚、鯧魚、烏賊魚、肉禿魚、梅子魚都是野生海鮮,但這些野生海鮮入市時,卻有冰鮮、凍品之分,俗稱“熱氣”、“冷氣”。“熱氣魚”的吃口要比“冷氣魚”更鮮,因此同樣條重的魚,“熱氣”售價一般要高于“冷氣”。如條重半斤的“熱氣”帶魚每斤零售價為11元上下,而“冷氣”帶魚零售價僅7-8元。據黃浦區寧波路上的一名帶魚攤販透露,近幾天大多數魚販進的都是“冷氣”帶魚,但叫賣時都說是“熱氣”帶魚。因為夏天從冷庫出運的帶魚,魚體上的冰溶解很快,外觀與“熱氣”帶魚相仿。
一位專事海鮮批發市場管理的行家稱,南海漁場6月1日就實行“伏休”,最近的在滬入市的南海帶魚都是“冷氣”帶魚。這種帶魚因為魚身寬、條干挺刮,往往賣高價。實際上,吃口比不上東海帶魚。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