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鱭是長江"三鮮"中碩果僅存、可形成漁汛的種群。2002年國家實行禁漁期制度以來,自湖口以下的安徽、江蘇江段仍可持有特許捕撈許可證在長江限期捕撈刀魚。雖然從保護資源方面考慮,每年核發的特許捕撈證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安徽省從開始的1000多張減少至今年的800張。但從和縣漁政站的持續調查情況來看,每年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別是今年,和縣漁政站對從事刀魚捕撈的55戶進行了調查統計,多數漁民的捕撈產量僅為去年的一半左右。
一、產量銳減。據對和縣55條捕撈刀魚船主的調查,單船一個月的平均捕撈產量約25公斤(10-40公斤范圍);而去年的平均單船產量達60公斤(40-100公斤范圍)。
二、個體持平。今年的捕撈個體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體長32-38厘米、重100-150克以上的約占捕撈產量的60%;38厘米體長、重150克以上的較大個體約占捕撈產量的30%。該縣漁民捕到的最大個體為350克。
三、銷售火爆。因捕撈產量低,導致價格不菲。近期個體重在100-150克的船上交貨價仍達150-200元/500克。
四、收入相當。單船在一個月的捕撈期中捕魚總收入約5000元左右,扣除燃油、網具、機械消耗等,純收益在3000元左右。與上年基本相當。約占漁民單船全年總收入的40-50%。但因江段捕場、捕撈技術、勤勞程度等差別,收益差距高低可相差數倍。
刀魚產量逐年、急劇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固然有水域污染、水工建設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但市場需求旺盛、漁民收入來源單一等,導致捕撈強度過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加上刀魚人工繁育研究沒有過關,嚴格控制、甚至全面禁捕刀魚迫在眉睫。建議國家財政按照現有刀魚特許捕撈許可證數量,依據目前單證單船的收益水平,給予長江漁民專項禁漁補貼。這樣,必將對長江這一珍稀物種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漁業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