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水產信息網:十月水產品生產進入旺季,上市水產品品種豐富,上市量持續增大,尤其是季節性產品如大宗淡水產品,蟹類產品交易已經成為市場主角。水產品需求旺盛,市場整體交易活躍,交易價格環比、同比雙雙出現小幅度上漲。
一、總體情況
據對全國近60家水產品批發市場成交價格情況統計,10月份水產品市場綜合平均交易價格為13.12元/公斤,比上月上漲1.5%,比上年同月上漲9.7%。其中海水產品綜合平均交易價格為22.48元/公斤,比上月上漲1.7%,比上年同月上漲9.2%;淡水產品綜合平均交易價格為9.88元 /公斤,比上月微幅上漲了1.2%,比上年同月上漲了10.3%。另據對35家批發市場月成交情況統計,10月份水產品市場成交量39萬噸,比上月增長 12%,比上年同月增長了16.8%。
從水產品不同種類的交易價格情況上看,與上月比,除淡水魚類價格下跌2.6%,海水魚類和海水藻類價格與上月持平外,其他種類包括海水甲殼類、貝類、頭足類和淡水甲殼類和淡水其它類都走出了上漲的行情,分別比上月上漲了3.3%、1.3%、4.7%、22%和2.4%。與上年同月比,除海水頭足類價格比上年同月下降了2%,海藻類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外,其余所有種類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海水魚類、甲殼類和貝類分別上漲了9.7%、 14%、和8%;淡水魚類、甲殼類和其它類分別上漲了9.3%、17.2%和5.2%。
據對跟蹤監測的49個品種的價格變動情況看,與上月比,有17個品種上漲,占監測品種數量的35%,其中上漲幅度最大是中華絨螯蟹,比上月上漲了28%;20個品種下跌,占監測品種數量的40%,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日本對蝦比上月下降23%;其余品種價格與上月基本持平。與上年同月比,有32 個品種價格上漲,占監測品種數量的65%,其中上漲幅度最大的品種是鮐魚,上漲了72%;10個品種下跌,占監測品種數量的20%,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品種是牙鲆,下跌了22%;其余品種與上年同月基本持平。
二、影響因素
(一)季節性影響。進入10月份,水產品進入了收獲季節,季節性應市品種上市數量增加,而且隨著氣溫的逐步降低,改善了水產品運輸的外部環境,各商家積極儲備水產品貨源,加快了水產品的流通。
1、淡水產品紛紛起捕上市。隨著天氣的逐漸轉冷,養殖水產品逐步達到了上市的規格,為降低養殖成本,各養殖戶紛紛起捕上市。本月集中上市的淡水產品主要是魚類和蟹類產品,蝦類產品已經逐步進入淡季,上市量開始減少,本月南美白對蝦價格開始起穩回升,比上月上漲了6%,但比上年仍下跌5%。淡水魚類正值上市高峰季節,上市量大幅度增長,除羅非魚和烏鱧與上月基本持平外,其余品種全線下跌,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鱖魚,比上月下降了7%;但與上年同月比,除鳊魴和虹鱒分別下跌1.2%和3%、羅非魚持平外,其它品種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上漲幅度最大的是鯉魚,比上年同月上漲了16%。蟹類產品上市量基本維持在高位,但其價格強勁不減,仍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上漲。
2、海洋捕撈產品上市量大。10月份是伏季休漁期全面結束后的第二個月,據市場反映,今年海洋捕撈的經濟魚類上市量比上年有所下降,但雜魚類產量仍然較高。受此影響,上市的水產品仍然保持上升。
(二)價格規律變化因素。歷年價格變動規律顯示,九、十月份是水產品價格的低谷。但由于氣溫逐步降低,蔬菜及豬肉等其他消費產品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為水產品的需求帶來了契機,拉動了水產品價格的上漲。
另外,漁用相關的生產資料價格如柴油價格不斷上漲,國家統計局調查,前三季度,漁業生產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了8.41%,其中海水產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了11%,淡水產品價格指數上漲了3.2%;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更是連月創新高,截止到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已經上漲了6.2%,水產品消費價格也上漲了7.5%。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