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9/7訊 反季節藜蒿“遠走”南京、番鴨“飛越”臺灣海峽、鄱湖龍蝦“游往”大洋彼岸……余干“三水”產業出現產銷兩旺景象。截至目前,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34.52萬畝,水產品總產達6.63萬噸,總產值達4.5億元,同比增長28%;水禽飼養量達450萬羽,同比增長30%;水生蔬菜達4.5萬畝,同比增長31%。
余干地處
鄱陽湖南岸,發展水產、水禽、水生蔬菜“三水”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長期以來,受“小打小鬧,人放天養”傳統的影響及資金的制約,“三水”產業一直處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去年以來,該縣將發展“三水”產業作為一大支柱產業來抓,制定和完善了招商引資措施和優惠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極大的發展空間使得外商紛至沓來。南昌煌上煌集團來了,合作養殖紅毛鴨,將縣里養鴨規模擴大了一倍;溫州客商投資2600萬元,承建鄱陽湖區規模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海南益人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近億元在此承包了13萬畝內湖進行水面開發和河蟹養殖。今年1至8月,全縣引進外資投放“三水”產業開發達1.9億元,同比增長28%。
同時,該縣采取加強水產業外向聯系及科技指導等多種形式扶持水產業發展,并積極推廣名特優水產品種,將傳統魚類品種壓縮為1/3。同時著力發展以肉牛、鵝鴨為主體的草食畜禽業,積極推進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
目前,該縣已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融繁育、養殖、加工、流通為一體的“三水”產業鏈。全縣“三水”產業種養大戶達1.8萬個,產品朝著品種優質化、養殖模式化、基地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的方向發展,銷往歐美10多個國家。“三水”產業已成為該縣出口創匯、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新經濟亮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